标签:
杂谈 |
上海市委宣传部原部长王元化病逝于上海瑞金医院。他和2003年过世的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慎之一样都是死于肺病,和1998年辞世的钱钟书先生一样都是死于88岁高龄。从此,无论思想界的“南王北李”,还是文艺理论界的“北钱南王”,皆成绝响,而上海文化圈自巴金、施蛰存、贾植芳、王元化去世后,几乎塌了一大半。
王元化生于湖北武昌,祖籍江陵。他30年代开始写作,曾任中共上海地下文委委员、代书记,50年代初曾任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兼职教授,1955年受到胡风案牵连。至1981年平反昭雪后,曾担任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后转任华东师大教授。著有《向着真实》、《文学沉思录》、《文心雕龙创作论》、《清园夜读》、《读莎士比亚》和《思辨录》等。
王早年对思想界的影响表现在反思“五四”,反省卢梭“公意”论,告别黑格尔,以及对顾准的推崇等方面。相比同辈一些杰出的学人,他的这些贡献在当时的环境下,因其兼具官方身份,因而颇具分量。至于后来他与李慎之等人关系的变化,具体情形局外人难以深知。
他晚年经常提到胡适的话,“不降志、不辱身、不避危险、不曲学阿世”。他认为,这应该成为知识分子的座右铭。
—— 刘
前一篇:英国小选预示着大选
后一篇:高管套现撕裂A股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