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5月1日,英国大选前夕最后一轮地方议会和伦敦市长选举拉开帷幕,工党遭遇败绩的可能性相当大。自2004年工党开始大面积丢失地方议席算起,工党在地方选举中的颓势已经持续了4个年头,虽然2005年工党赢得了大选,但两年后却丢掉了根据地苏格兰及其首府爱丁堡。目前,英国大部分地方的议会被保守党及自由民主党控制。
仅剩的一个悬疑是,“钟摆效应”会否再次光顾在边缘线上挣扎的工党,令其在接下来的大选中以哀兵效应制胜?2004~2005年英国政坛的大翻转或可解释选民投票意向的这种游移,但钟摆效应的发生是有条件的。首先是信心问题,由于布朗政府最近频频曝出诸如个人信息记录丢失等丑闻,英国经济又撞到了次贷枪口下,全球通胀压力深深影响着英国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些因素都是选民离心的催化剂。其次是班子问题,布朗老矣,支持率跌跌不休,其麾下最可能与保守党卡梅伦一决雌雄的是现任外交大臣米利班,但米利班是布莱尔系的新秀,其能否在党内初选中出线还很难说。再者,工党已经独霸英国政坛11载,即将打破同期自由党在澳大利亚创造的记录,选民在求变心理下会愈发吹毛求疵。
或许布朗还能执政一两年,但无疑,世界舞台上英国将泯然众矣。
前一篇:新社会阶层缓慢崛起
后一篇:一个人的离去:悼王元化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