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岁小学生演唱自己的《战斗之歌》

(2016-02-03 09:46:52)
分类: 媒体报道
10岁小学生演唱自己的《战斗之歌》

10岁小学生演唱自己的《战斗之歌》
http://v.qq.com/page/r/n/p/r0183b4oznp.html

最近推出的一个音乐视频吸引了音乐界的注意,2015年,一群10岁的年轻歌手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了他们的《战斗之歌》。

这首歌所传递的精神是“千万别放弃”。一起演唱《战斗之歌》可以感受到鼓舞的力量,鼓励全世界的女孩、年轻人有信心面对未来,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勇气。

该歌曲最早的版本是由美国歌手Rachel Platten演唱。

阿卡贝拉学校是华盛顿的一个教育项目,专注于阿卡贝拉的演唱。8-18岁的年轻歌手有机会参加8周的训练营,以学习阿卡贝拉的演唱基本知识。项目结束后,年轻的歌手一起在音乐会中进行演唱。

阿卡贝拉(意大利文:A cappella ,中文:无伴奏合唱)的起源,可追溯至中世纪的教会音乐,当时的教会音乐只以人声清唱,并不应用乐器。而最具代表性的阿卡贝拉曲种,是格列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s)。

公元14世纪,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阿卡贝拉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番新的景象。此时期的阿卡贝拉作品,以牧歌最具代表性。

17世纪后,受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之影响,西方乐器的发展迅速,近代小提琴、钢琴等成了作曲家的“至爱”,纷纷为它们谱写乐曲。

也许是物极必反的缘故,到了20世纪初,人们开始怀念和谐的纯人声合唱,阿卡贝拉重新流行起来,并发展出近现代的版本。这阵“阿卡贝拉热”,先由美国开始,再逐渐蔓延至欧洲以至世界各地。

1909年,耶鲁大学的Whiffenpoofs成立,为阿卡贝拉的复兴展开了序幕。在差不多时期,一种称为「理发店」(barbershop)的四部合唱也在非洲裔美国人小区兴起,推动了阿卡贝拉在民间/非学术界的发展。

1968年5月1日,来自剑桥大学英皇书院的国王歌手合唱团(King’s Singers)首演。

1980年代可算是阿卡贝拉高峰期,产生了许多出色的新组合,擅唱Pop/Rock风格的Rockapella在美国Brown University诞生。80年代中期以后,在美国的大学校园,每年也有近20个新组合成立。

近20年来,美国组合似乎是阿卡贝拉的领头羊,但其实在世界各地,也有许多出色的组合,如瑞典的爵士组合The Real Group(1987成立)、澳洲Idea of North(2003年Harmony Sweepstakes得奖者)等都是世界顶尖的组合。1997年,加拿大也举行了首届阿卡贝拉比赛,催生了许多新组合,实力不容忽视!

10岁小学生演唱自己的《战斗之歌》
10岁小学生演唱自己的《战斗之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