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不息,指挥不止的马革顺

(2015-01-23 13:27:25)
标签:

育儿

分类: 媒体报道

生命不息,指挥不止的马革顺
生命不息,指挥不止的马革顺
2015年1月17日《解放日报》 


  我国合唱指挥界匍匐着一匹“老马”,他匍匐在园子里,驼着一茬茬新人走向一片开阔的艺术天地。今年,他满101岁,还在劳作着。今天,我们刊载著名合唱女指挥家王燕的散文,向勤劳的“老马”致敬。

 

老马与小燕
作者:王燕

    初见老马

  1994年9月,小燕高兴地带着录取通知书到上海音乐学院报到了,得知自己的乐队指挥老师叫张眉、合唱指挥老师叫马革顺,虽然一个都不认识,但并没有影响她愉快的心情。本来就只是想考钢琴系,怕考不上,就在考学前跟黄晓同老师学习了三个月,在只被教了单手指挥、都不能算入门的程度后居然考上了,而且是和钢琴专业同时考上的,哈哈,双专业。
  乐队指挥上课第一天,好漂亮的老师,讲得很仔细、很耐心。合唱指挥上课第一天,好老的老头子,80岁了,他讲的东西似乎跟指挥没啥关系——呼吸、呼吸、呼吸,一会儿要学夏天的狗狗喘气,一会儿要找坐在马桶上的感觉,总之,肋骨尾端要扩张。两位老师都很不饶人,指挥动作不标准就是不让音乐往下走,老头子更是,讲了几堂课,还是讲呼吸,非说小燕呼吸不好就不开始教作品,一会儿要求挑眉毛,一会儿又要求额窦、鼻窦打开,挤眉弄眼半天了还是不对。什么情况!不就是个合唱指挥嘛,搞得好像多难似的,絮絮叨叨讲这么久……
  皱着眉头看着对面的老头子,突然想起来在上附中时,视唱练耳教材里好像也有个叫马革顺的人写了视唱练习,作为每个单元的最后一两首练习,旋律不怎么好听吧,还上上下下绕来绕去挺难唱的,难道就是他写的?

  讨厌的老马

  不喜欢合唱指挥!但是系里说从这届学生开始,一年级的乐队指挥学生都要学合唱指挥,就只能咬着牙上呗。一个学期过去了,上的都是《黄水谣》《游击队歌》《阿拉木汗》 ……哪里比得上乐队,各种风格的序曲、交响曲那么丰富。第二个学期一开学,漂亮的乐队指挥老师来找小燕谈话,说老马看中小燕了,希望能转成合唱指挥专业。天啊,多不好的事!历来似乎只有学不好乐队指挥的人才会被转成合唱指挥,可明明是乐队学得好的小燕却要被转到自己特不喜欢的合唱专业去学习。乐队指挥老师明明也喜欢小燕,却三番两次地一再劝说她转专业,小燕极其无奈却又不愿妥协,想来想去只能怪那个讨厌的老头子。
  合唱指挥课上,站在指挥台上的小燕沉着脸,满是怨气地盯着对面的老马,赌气地偏偏不好好学。逆反的她学了一个学期讨厌的合唱,连女高音到底是坐在哪儿还记不住,而乐队的位置早就记得清清楚楚,从未错过。通常,上合唱课前十五分钟小燕才从寝室翻出乐谱,拿着铅笔一边往教室走,一边在乐谱上匆忙写各种箭头,实的虚的、先上后下的、先下后上的,走到教室时满谱子的符就画完了,剩下要做的就是在教室小声问师姐“女高音是坐在哪边的啊?”“都跟你说八百遍了,是坐在左边的!”真想不通,这么应付合唱指挥课,那个老马还没生气,居然还就想收小燕做专业合唱指挥学生。本想若能激怒老马的话正好可以趁机转专业,可是,他脾气怎么那么好呢?小燕真的没辙了。

  可爱的老马

  二年级了,老马开始上一些小燕从没听说过的外国合唱作品,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古典时期,小燕发现合唱开始变得好听了,对作品的好感慢慢取代了原来赌气不学的情绪,而老马也不像上个学期脸上总挂着一丝无奈,开始露出笑容。学到浪漫时期作品时,小燕暗暗对自己说:“如果合唱作品都像这样有深度了,那倒是挺愿意好好学的”,往老马家也跑得勤了。
  老马招待小燕很热情,方式也很特殊,“进来进来,我刚炖了红烧肉,要不要吃两块再开始上课?”“好啊好啊好啊!”老马的太太薛老师也常常给小燕做点好吃的,一盒炸鸡翅常常吃到连骨头都咬碎,能吞的都吞了。说不清这些学生是为了蹭吃还是真的有求知欲望,反正,往老师家跑得更勤了。有一次,上午的专业课小燕起晚了,为了不迟到,没来得及整理打扮就匆匆赶到教室。老马看了一眼指挥台上的小燕,扭过脸去对钢琴艺术辅导老师说:“我现在老了,没什么魅力了!”艺术辅导惊讶地说:“没有啊,马先生您一直风采未减!”“可是你们看,小燕如今来上我的专业课都不愿意打扮了。”自老马说过这句话之后,小燕再也没有不修边幅就上指挥台。
  小燕是棵好苗子,可是个性太强,性格也比较张扬浮躁,怎么办呢?老马想出了办法。老马就具体作品结构、句法特点,与小燕展开沟通式教学,不直接告诉她结果,先让她用语言表述音乐的特点,达成一致后再用几种不同的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让她自选。小燕读谱速度较快,老马就扩大了教学曲目的风格涉猎,从后期浪漫主义到近现代音乐、当代音乐,扩充了原有的合唱指挥教学教材。国内的当代合唱曲谱资料少,他就利用几次去美国探亲的机会,买回来一摞一摞的谱子,再仔细研究筛选作为教材……
  小燕开始排练实践了,在上海歌剧院合唱团排练。老马知道后,不顾三楼排练厅没有电梯,自己呼哧呼哧拄着拐棍爬上去看小燕的排练,临场指点并就个别作品排练示范。几年里,小燕的音乐会他每场都会亲临指导。从本科到研究生八年来,小燕越来越喜欢老马。

  传钵于老马

  小燕拒绝了留校任教,去了北京中央歌剧院做指挥。老马知道了小燕的决定后,有些失落,但是衷心祝愿她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小燕又何尝舍得离开,到了北京,一遇到业务上新奇有趣的事情,一定第一时间向亲爱的老马报告。北京的合唱演出比上海多出十几倍,各式各样的指挥都有,小燕兴奋着,也疑惑着、观望着、思考着、判断着:哪些问题出自合唱队?哪些问题出自指挥本身?哪些是风格处理的问题?她常常惊叹:“这个合唱团的声音怎么会有这么丰富的表现力?”“这位指挥对作品的解释太到位了!”“指挥得这么差也能获得好评啊!”再回头想想自己,的确感谢老马给了自己全面系统的知识,和对作品严谨的处理方式。
  小燕在北京立住了脚跟。后来,除了频繁担任全国比赛的评委,还四次担任了世界合唱比赛的评委。北京工作六年之后,小燕奉调回到了母校任教,老马和小燕都高兴啊,能将恩师传予自己的本事结合工作经验再传给下面的学生。让小燕感动的是,已百岁高龄的恩师,每次在与自己谈话时都会提到他对合唱的新感悟新认识,“我最近又听了一些唱片,我发现国际上的声音理念又有了一些变化啊,东罗马的影响越来越小了……”
  恩师的话小燕记在心里,她记住的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到多大的年龄都要思考和感悟。恩师从未标榜过自己,但是一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影响着学生,最好的教育方式莫过于此。

 

生命不息,指挥不止的马革顺

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代表一行拜访马革顺先生

    2014年3月5日,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代表一行在上海拜访了中国合唱指挥泰斗马革顺先生,马先生百岁高龄仍然可以用英语与世界合唱比赛艺术总监荣额仁先生谈笑风生。说起共同经历的故事,大家感慨万千。
    马先生在百岁之际将毕生对合唱事业的感悟和心得融入这本《马革顺合唱学新编》,他把这本沉淀淀的作品送给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冈特·铁驰主席以及基金会的老朋友们,并认真写下英文赠言!

 

生命不息,指挥不止的马革顺

生命不息,指挥不止的马革顺

生命不息,指挥不止的马革顺

生命不息,指挥不止的马革顺

生命不息,指挥不止的马革顺

生命不息,指挥不止的马革顺

生命不息,指挥不止的马革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