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深海蓝:中学小学合作 “双银”也是“双赢”

标签:
育儿 |
分类: 媒体报道 |
这个成绩让其他国家的队员“amazing”(惊叹)。这个名为“深海蓝”的合唱团团员来自厦门松柏中学和松柏小学,老师们说,这是两校合作的“双赢”。
选择爵士
孩子面临空前挑战
世界合唱比赛有“合唱界的奥林匹克”之称,每两年举行一次,分为公开赛和锦标赛两个类别,前者不设门槛,后者需要参赛队具备一定的水平。
其实早在2006年和2010年,“深海蓝”就参加过这项世界级比赛,并分别在公开赛和锦标赛的流行乐组比赛中拿到银奖。这回,再次拿到入场券时,“深海蓝”合唱团指挥、松柏小学音乐老师徐欣并没有墨守成规,除了流行乐组,他还突破性地选择了合唱团以前从没接触过的也是中国人最不擅长的爵士乐组。
所谓爵士乐,即美国黑人的民族音乐,有人将中国人唱爵士的难度与外国人唱京剧的难度相提并论,这就足以看出,此次“深海蓝”面临着多大的挑战。
“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松柏中学音乐老师柯赞祺说,当她把这个想法拟给校长陈鹭波时,很快就得到了支持。而后,“深海蓝”调整状态,把周一到周五的排练时间全安排得满满当当,“很多时候,我们排练完走出校门时天都黑了。”合唱团团员、松柏中学初二学生陈靖渝说,“很累,但我们都很快乐!”
唱拉丁文
老师青睐外教助阵
挑战爵士乐,孩子们首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因为他们唱的可是拉丁文,“听都没听过,怎么唱?”为此,学校特地请来了厦大德国外教荣智康,帮孩子们逐字逐句“雕”,细化到每个词该怎么发音,尾音要怎么收,辅音和换气该如何控制。“排练结束后,荣老师会站在门口逐个检查,过关了才能去吃饭。”合唱团团员、松柏中学初二学生葛迈说,有些小学生都练哭了,可擦干了眼泪,他们还是继续唱。
老师说:“我们用尽全力要让孩子们受到最好的音乐教育。”他们请来了声乐界的权威孟大鹏指导合唱,还请来了音乐剧《猫》的主演之一陈鹭虹设计动作。爵士乐比赛中有一首歌是对爱情的诠释,但孩子们无法理解,徐欣绞尽脑汁,最后让孩子们“想象成你们和爸爸妈妈撒娇”。
幸好,徐欣说的每句话孩子们都听,因为这个“奶爸徐”将所有精力都倾注在“深海蓝”里,他会在冬天自费给孩子们买暖宝宝;夏天怕孩子们中暑,他会减少下午的排练。演出时,大到孩子的衣着,小到发夹皮筋,他都要一一过目。孩子们说:“奶爸徐是我们见过的最好的老师。”
全部自费
家长支持让人感动
其实,在“深海蓝”里,像徐欣一样让人感动的老师还很多,比如伴奏老师陈彦。因为此前也并未接触过爵士,这次比赛选用的又有“拼技巧”的曲子,陈彦为此每每睡不着觉。而顶着这么大的压力,她并没有退缩,而且还自费飞赴赛场。“这次参赛,我们所有的小团员,所有的家长以及带队老师全都是自费。”柯赞祺说,每个人的费用是2.5万元左右,因为涉及到钱的问题,学校经常临时召集家长开会讨论。而且,“合唱难免要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特别是初中学业压力又那么大,飞往里加的班机上,我们的孩子还齐刷刷地趴在座位上写作业。如果没有家长们的配合,学校单方面根本完成不了。”柯赞祺说,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唯有参与者自知,“老师们的坚守在于对音乐和对孩子的爱。”
这一行73人里的老师和家长,在比赛期间也主动分组管理起所有孩子的生活起居。而到了里加,全体团员放下行囊就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在树林里、博物馆里、中学篮球馆里、旅馆前等所有可利用的场所,进行晨练、午练、赛前练,尽可能将团员的情绪及演唱水平调整到最佳。
两校合作
是“双银”也是“双赢”
在赛场上,有趣的舞曲在孩子们欢快诙谐的和声与激情洋溢的动作中,被演绎得光芒四射,博得满堂喝彩。葛迈说:“我们走到台下时,国外合唱团的队员们一直在说‘amazing!amazing!(意为让人吃惊)’,那一刻,我知道我们成功了!”
最终,在爵士和流行乐的比赛中,“深海蓝”都拿到了银牌,柯赞祺说:“不分松柏中学和松柏小学,我们就是‘大松柏’,这次拿到的双银,也是两校合作的双赢。”
值得一提的是,松柏中学和松柏小学虽隔街相望,但两校的合作是从两年前才开始的。老师们认为,小学六年的合唱训练与培养,在中学里应该得到延续,而延续这种“合唱情缘”的最有效途径,就是两校的“跨街合作”。
事实证明,两所“松柏”的牵手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且,“小学和初中合作,有时还能相互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