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让我掀起你的盖头
曾几何时,当我们欣喜地发现:茶余饭后,在绍兴各个大街小巷里,耄耋老人手持《绍兴晚报》,端坐在板凳上,跟着它咿咿呀呀地学着诵读英语,琅琅读报声随着他们的思绪飘出了很远很远……
一如我们所看到的:月牙儿般的乌篷船正剪开绿莹莹的河水,船后白浪翻滚,恰似成团成簇的梨花,船夫划着船,志愿者则向坐在船上金发碧眼的外国友人用英语讲述着绍兴的水城风情与文化历史,纵然那英文听则略带生疏,纵然磕磕碰碰并不那么流畅,但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朋友们依然饶有兴致地倾听着,眼里满满盈盈地全是虔诚……
一切一切恰恰都印征了那句自春秋时期就广为流传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迎接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的绍兴人民,本着“参与就是至高无上”的理念,向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唱出了东道主的赞歌。我们不难发现:世合赛期间的音乐会,无论主办方将举办地设置在何方,前来观赏的市民朋友们热情地挤满了举办地,但是绍兴人民没有因为参与者的络绎不绝而违反了规定的要求,他们依然依次入场,并没有在现场留下不该有的聒噪声。在外籍音乐团的印象里:“绍兴是一个彬彬有礼的城市,绍兴人民非常友好。”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蹒跚学步的稚童,都在这里接受了音乐的洗礼。
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是一场关于音乐的盛典,音乐是一门世界语,我们可以借助音乐来进行一种不同寻常的交流。诚然,无论我们身处何处,只要有音乐响起,总有人在一旁倾听,不同的人,不同的感受,这些都显得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们是音乐的共鸣者,他们可以踏上镌刻着“友谊”两字的大桥,与世界音乐爱好者手拉手,心连心。
两千五百岁的绍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在绍兴已深深积淀,历久弥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他们发扬了治水英雄大禹的勇猛;继承了卧薪尝胆勾践的进取;展现了世界级文豪鲁迅的洒脱……绍兴人民通古贯今,将这融合成一种名叫“大气”的潇洒,谱写出一曲欢快的《心之约》。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合”聚绍兴,“唱”响天下。
是的,绍兴在面对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的考验时,坦然不失精细,完成得很好,为世合赛历史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难道不是吗?
(谨将此文献给所有为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做出贡献的人。 作者: 蒋近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