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萌笛-我爱合唱”征文选登(1)
小区里的合唱团
由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亚洲中国事务部、搜狐网联合发起举办的“音乐萌笛—我爱合唱”征文活动将于11月1日截止,此后将进入评选阶段,在最后10多天里,我们希望合唱音乐爱好者能够抓紧时间抒发对合唱音乐艺术的热爱,把国庆前后参加合唱活动的感受及时书写出来发给我们,让更多的人来一起分享参与合唱的快乐。
从今天起,我们将陆续选登部分征文作品,以进一步鼓励各位朋友拿起笔来参与我们的合唱征文活动。
小区里的合唱团
作者:陈效平
国庆六十年街道组织文艺汇演,每个小区都要出一个节目,我们小区的参赛节目是大合唱《歌唱祖国》。
经过层层遴选,包括我在内的六十名颇有音乐细胞的小区居民组成了一支国庆合唱团。
从今年五月份起,每逢双休日我们这六十人就凑在一起全力以赴,热火朝天地排练。合唱团里年龄最大的八十岁,最小的还在上幼儿园中班。这样巨大的年龄跨度在众多的合唱团里不敢说绝无仅有,差不多也算凤毛麟角了。至于团员们的社会角色那更是五花八门:有工人、干部、企业家,也有退休老人、在校学生……担任我们团指挥的赵老师戏称我们是一支东拼西凑的杂牌军。但就是这样一支杂牌军却立志要在街道文艺汇演中争取前三名!
为了这个宏伟目标,我们六十个老少团员使出了吃奶的劲,争分夺秒地排练着。
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如何协调团员们的着装。对于一支年龄相近,高矮一致的合唱团这算不上什么棘手的事,但在我们团这可颇费了一番脑筋。好在寻常巷陌亦卧虎藏龙,小区里有的是方方面面的能人。多年从事服装设计的王阿姨略加思索,很快拿出了解决方案。经过她的指点,合唱团里的男女老少既穿出了各自的特色,又在整体上和谐统一,真的是个个神采奕奕。
接下来遇到的问题是排练时间的安排。合唱团里的许多团员都是家里须臾不可少的关键角色:有的肩负着全家一日三餐的买、洗、烧,有的要看管家里的小孙子、小孙女,还有的单位里公务缠身……为了能在同一时间充分排练,大伙儿想方设法克服了种种困难。更有不少小区居民自告奋勇地为团员们排忧解难,替他们买菜、烧饭、看小孩……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挤出更多的时间好好排练,力争在文艺汇演上取得好成绩,为全体小区居民争光。
进入七月以后,宁波的日均气温上升到了37度。在没有空调的小区老年活动室排练,每一个团员都面临着酷暑的考验,对于老人和孩童尤其如此。不少小区居民从家里搬来了电风扇。几十台风扇在团员们周围围成一圈,吹散了大家头上的暑热。大妈、大婶们还为合唱团送来了冰镇绿豆汤。
我觉得从表面上看参加合唱的只有我们六十个人,但在背后整个小区的居民都在共同参与,共同努力。这是一台群策群力,团结友爱的大合唱。
大合唱让老人们重新焕发了青春的活力。刘老伯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过去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平时在家里不是坐着就是躺着,心情和身体都欠佳。自从进了合唱团,刘老伯变得有说有笑,情绪开朗了,脸上也渐渐有了红润。大合唱还化解了一对夙敌多年的积怨。张大妈和周大妈住在楼上楼下,十年前因为一些琐事闹了矛盾,两户人家在楼梯上碰见了都不打招呼。这回她们一起入选合唱团,且并肩分在同一排。几个星期的耳鬓厮磨,俩人冰释了前嫌,重归于好,成了形影不离的好姐妹。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日夜苦练的《歌唱祖国》已渐趋炉火纯青,听者无不称赞。
离六十年国庆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合唱团上下一心做着最后的冲刺,一定争取在文艺汇演中取得好成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