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名“唱友”相聚金榜公园榕树下,放声高歌。
在厦门金榜山有一支自发歌咏队
400老歌友
每周展歌喉
李晓平 苏媛/文
本博今年元旦报道过的厦门金榜公园榕树下歌咏队3月3日又现身于《厦门日报》,被大版面报道,现转载于此,让各位看看这支厦门规模最大的自发歌咏队都是怎么开展活动的,大家都有什么收获……
“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迎着清新温暖的空气,和以往的周末一样,昨日上午,来自我市各地的近300位老年歌友不约而同地聚集到金榜公园的大榕树下,伴随邹振邦老师的指挥一起愉快歌唱。他们唱的都是《父亲》、《敖包相会》、《打靶归来》等耳熟能详、百听不厌的老歌。歌声苍劲有力、此起彼伏,为公园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也为漫步于此的市民增添了不少愉悦和舒畅。
方便老朋友相聚
歌友们每人手拿一本歌词本,在乐器的伴奏下尽情歌唱,有坐着、有站着,将大榕树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场面颇为壮观,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据悉,这是一支自发组织起来的老年歌咏队,大家因为同一个爱好走到一起,每周三和周日的上午8:00到10:00是他们的活动时间。很多老年人再远都会坚持过来,用他们的话说,“在这热情歌唱,身心愉悦,也方便老朋友相聚,比打牌、打麻将有意义多了。”
歌咏队因地取名为“金榜公园榕树下歌咏队”,登记在册的人数已经达到400多人,每次歌咏队活动时都会吸引很多围观人群加入其中,据介绍,最多的时候曾达到700多人。据走过我市各大公园的歌友们介绍,自发歌咏队在我市有不少,但规模如此之大的,目前在我市尚属首支。
从七八人发展到400多人
“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人群中,一位戴着眼镜、手握麦克风边唱边指挥的老先生最引人注目,他就是邹振邦,也是这支歌咏队的主要组织者。
“歌咏队的形成完全出于偶然。”接受记者采访时老邹说,2004年他从老家长汀退休,由于儿子在厦门工作,2006年他和老伴一起到厦门。老邹爱唱歌,空闲时间喜欢拿着把二胡到公园边拉边唱,自娱自乐。他的歌声吸引了一些歌唱爱好者加入,开始只是七八个人一起在金榜公园的小亭子里唱,后来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发展到20多个。小亭子略显拥挤,于是他们将歌唱阵地搬到大榕树下。到去年八九月歌咏队已经增加到了三四百人,至今登记在册的就有400多人。
现在歌咏队人手一册的歌词本,里面有128首歌,每首的歌词、歌谱都是老邹一字一句从歌本上抄下来的。老邹说,大部分曲目是大家推选出来,他再精心挑选搜集,花了3个月时间,从各类歌本上一首一首抄下来,然后复印给大家。
82岁老太很活跃
歌咏队深受老年人的喜爱,不少人都是来金榜公园散步时加入其中,然后一传十、十传百,不断有老年人慕名而来。82岁的潘影阿婆是队里年纪最大也是最活跃的歌友,是两个月前加入歌咏队的。
昨日和潘影阿婆一起来的还有她从福州过来的女儿蔡文真,她们还现场一起合唱了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福州温泉公园的第一支自发歌咏队‘湖畔之声’就是我和几个朋友发起的。”她说,在福州这样的歌咏队有很多。
“歌咏队不仅是一个娱乐的平台,久而久之也成为了一个歌友们互帮互助的平台。”从中国银行退休的曾亦昌说,他擅长维修,歌友中有人家灯坏了、门坏了,他都会尽量帮助。(2008年3月3日《厦门日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