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令我惊诧的“科达伊教学法”

(2008-02-09 22:21:14)
标签:

娱乐

分类: 中国合唱团

令我惊诧的“科达伊教学法”

郑小瑛

 

由于忙,许久没有写日记式的博客了,好不容易春节给我带来了可以略作补遗的几天,我首先还是惦记着那令我难忘的“科达伊教学法“。

 

一转眼已是五个月以前了,我跟着钱程复出后再组的浩浩荡荡的音乐诗歌朗诵队伍,在南京、北京、深圳、天津首演了八场他在狱中构思的“宋人弦歌”,为了“用最现代的方式感悟最古典的菁华”,在(一)、(二)两集所选的48段宋词中,有22段有音乐;它们或是朗诵的配乐,或作为朗诵的合唱副歌,或由朗诵者或声乐家独唱,或是无伴奏和带伴奏的合唱曲,由我国当代最优秀的15位作曲家按各自对宋词的感悟而作,风格各异,难易有别,几位著名的歌唱家早早就认真地读谱学歌,我先是在北京与中国歌剧舞剧院管弦乐团排练,后来又到南京为江苏省交响乐团排练,又匆匆地与各位演员合了乐。可是到了9月20日,后天就要首演了,我还没有见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二年级的学生合唱队,他们说,9月7日它们开学返校后才能开始排练,算算充其量不过才练了10来天,难度这么大的作品,他们拿得下来吗?可是还没有人来抱怨乐曲太难,那么,是哪位有经验的指挥老师在领导排练呢?回答也是模糊的,“好像是他们自己吧”?

 

因为当我拿到合唱乐谱时,我非常怀疑学生的合唱队能否驾驭它们,特别是廖乃雄先生的三首无伴奏合唱(张炎的南浦·春水、柳永的八声甘州和雨霖铃),就说那些相当多样的节奏是可以掌握的吧,可是那些一连串没有过渡音的远关系转调,甚至频繁的小二度突然转调,不要说是只有几年功夫的学生,就是国家级的专业合唱团员们也是难以应对的啊,常年旅居外国的著名作曲家廖乃雄教授是否不大了解我国的合唱水平啊?终于,我满腹疑虑地走进了他们的排练室。

 

可是,当40来个年轻的合唱团员在与他们一样年轻的两位指挥姜谧娅、宋玉涛的带领下轻松地唱了起来时,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的声音清新柔和,转调流畅,声部清晰,相当完美地演绎着廖先生那优美却难度很大的音乐。这是怎么做到的?根据我多年与中央歌剧院合唱队合作的经验,他们在如此短的时段里,是绝对做不到这样的音准和节奏的,尽管他们还都是音乐学院的本科毕业生!两个女孩子的指挥法虽然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是它们朴素而有效,满带着音乐,我当即决定,这几首无伴奏合唱就应当由她俩(而不是由我)指挥演出。后来才知道,小姜是刚刚毕业留校的助教,而小宋曾被公派在匈牙利专门进修“科达伊教学法”,她们自幼都在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

 

第二天我与一位在国外享有盛誉的我国歌唱家进行了艰难的独唱合乐,一个八度大跳后的两个大二度进行,他与乐队合练了近半小时都不能顺利过关,台下的廖先生不得不要求原定由他领唱的另一首无伴奏合唱必须换人,于是第二天临时救场的竞又是合唱团中的一个年轻男生翟寅,他的声音虽然不如歌唱家漂亮,但虽然是刚刚接受任务,他的音准节奏、进来出去都能胜任,可爱的小伙子顺利流畅地融入了调性复杂的无伴奏合唱,保证了演出,让我好高兴。

 

这时,我才从合唱队的同学处听到了由廖乃雄教授介绍引进,由他的学生,现任音教系主任高渐进极力推动的“科达伊教学法”的理念和方法,它给我的印象是将守调概念的“移动do”和固定唱名法有效结合起来的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我离开音乐学院的教学环境有10多年了,只是听说,却没有机会接触这个方法,但是今天亲历了它的实践成果,使我震惊,让我忍不住地为这个方法叫好,如果能够在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中推广它,将会很快提高我们国民的音乐素质,尤其是从事音乐专业者的修养水平。当然,要马上改变我国音乐学院已传承了几十年的视唱练耳教学系统也是不现实的,但是,我希望对我国音乐教育负有使命感的领导们能够勇敢地,尽快地为它的实践和推广创造条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