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起哄的一代”青年艺术家张晓红

(2017-10-27 11:50:57)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化娱乐

“起哄的一代”青年艺术家张晓红

曹喜蛙私属艺术对话系列之一

文:曹喜蛙


在起哄美的意义上,当代艺术有了新的美的概念,到了新的起哄的精神,中国的当代艺术才对世界艺术有了自己的时代贡献。在新的当代艺术发展中,有了一种互联网时代才有的只有起哄美才能概括的热门现象,只有互联网时代才可能称呼这是一种美,这是这个时代类似前沿科学在材料上更不同密度的美,这是一种美的概念领域的扩张、拓展、延展,这是美的质的飞跃。青年一代艺术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或许稚嫩的摸索着起哄者。

——(摘录) 曹喜蛙


曹喜蛙:很高兴您参加私属艺术的实验活动。我们能聊聊你的艺术生活和艺术创作吗?

张晓红:好的。

曹喜蛙:您的本名是什么或者说身份证上的名字是什么?有哪几个笔名,有什么署名习惯?

张晓红:我的本名张晓红,另有一个别名叫张天然,署名一般使用张晓红。

曹喜蛙:您的出生地、籍贯地是哪里?具体在几个城市生活或学习、工作过?您的家族或直系亲属中有搞过艺术或相关行业的吗?

张晓红:我的出生地是河北省保定市,籍贯是河北省曲阳县。我从小在保定长大,大学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在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任职至今,2008年来到北京宋庄,有了自己的工作室。老家曲阳县是石雕之乡,家族中有很多人从事与石雕有关的工作。

曹喜蛙:你去过哪些国家或哪些城市旅游过吗?你参观过多少美术馆、博物馆或画展?印象最深刻或对你影响最大的有吗?

张晓红:国内的很多地方我都去过,不仅浏览了各处的风景名胜及古建遗址,还参观了大量由美术馆、博物馆举办的展览,以及大大小小的画展,其中尤以北京的画展居多。印象最深刻的展览是大卫•霍克尼的“立春”,以及由国家博物馆展出的“鲁本斯、凡•戴克与佛兰德斯画派——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展和“威尼斯与威尼斯画派”展。

曹喜蛙:你正式的艺术创作是始于什么年龄?还记得你第一幅最满意的作品吗?

张晓红:我最早开始艺术创作是在上大学的时候,22岁那年的毕业创作可以看作是个人艺术生涯的正式开始。第一幅最满意的作品,是大学时代下乡考察回来之后创作的一幅风景画,画面描绘了秋天的草原,草原上有一匹马。整幅画都带着一种忧伤的感觉,是当时下乡亲身体会到的真实感受,回到学校后,乡下的所观所感在我脑海中反复出现,于是就创作了这幅画。后来学校把这幅画卖到了香港,可惜那时没有拍下画的照片。

曹喜蛙:你参加过全国性的美术展览吗?我说的是所谓的美协组织的美展?

张晓红:曾参加过第十届和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曹喜蛙:你是哪一层级的美术社团的会员?担任什么带长的职务没有?

张晓红:我是河北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女画家学会会员、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艺术家委员会会员以及中国当代女子画会会员,没有担任职务。

曹喜蛙:你自己举办过个人作品展吗?在哪举办的,是正式的策展人给你策划的还是自己搞的呢?评论家对你有正式评语吗?

张晓红:我的个展目前正在筹备中,到时会邀请评论家。

曹喜蛙:你的宗教倾向是什么,具体对哪个宗教比较亲近,亲近到什么程度?

张晓红:我比较喜欢佛教,认为佛教教义能够教人向善并增长个人智慧。我平时主要通过阅读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关注了一些与佛教有关的微信公众号,喜欢自己慢慢地阅读体会。

曹喜蛙:有哪些正规媒体给你做过宣传吗?有没有出版过正规的作品集?是自费吗?

张晓红:媒体宣传途径主要包括:网络媒体,如艺库网及各艺术群体微信公共号等;还有各类报纸和期刊杂志,如《中国国家艺术》等刊物,这些都是免费的。此外,还与其他艺术家一同做过艺术作品合集,合集的制作是自费的。

曹喜蛙:你的作品都是如何销售的?自己销售,还是签约画廊销售?价格都到了多大的价位,最高一幅作品卖给谁了?是正规的收藏家还是一般的爱好者?

张晓红:我的作品一部分是自己销售,另一部分在画廊销售,价位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根据作品题材及画作尺寸而不同,最高的卖给了一位艺术收藏家。

曹喜蛙:你参加过艺术拍卖活动吗?效果如何?

张晓红:参加过拍卖活动,效果还不错。

曹喜蛙:你参加过什么艺术公益活动吗?

张晓红:目前还没有参加过艺术公益活动。

曹喜蛙:你现在是专业创作,靠艺术谋生,还是还有其他谋生手段?还是家里人有赞助,还是有藏家或企业赞助?一年的收入大概是多少,这几年有什么变化?

张晓红:我现在在高校就职,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人创作。一年收入10-20万,这几年相对平稳。

曹喜蛙:你最欣赏的艺术家是谁?你的艺术创作、理念、技巧,具体跟哪个老师学的?大学、中专还是什么培训班?除了亲身传授你艺术理念、技巧的老师,哪些名家对你有更深层次的影响?是通过理论书还是作品集?

张晓红:最欣赏的艺术家是毕加索。我的绘画技巧源于大学的专业训练,创作理念来自书籍的阅读和生活中的体验。对我的艺术创作有影响的名家是彼得•多伊格,我主要通过他的作品来对其思想进行深入了解。

曹喜蛙:你主要通过哪些艺术载体、媒介进行创作?哪个为主哪个为辅?今后还有什么打算?你对当代艺术中的新媒介、新观念和传统的媒介、门类都是怎么看的?

张晓红:我主要选用油画和丙烯颜料进行创作,目前丙烯使用的比较多,今后会在原有媒介手段的基础上,尝试增加一些新方式。艺术媒介与艺术观念是相伴而生的,两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发展,如今出现的新媒介与新观念,正是当代艺术多元化发展的表现。传统媒介及传统艺术门类,经过历史的积淀已经发展成熟,它们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地位,但不可避免的是,传统艺术在表达新观念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要突破这种艺术表达的限制,就要在其中加入一些新方法和新形式。我认为艺术的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否则艺术本身就会死亡。

曹喜蛙:你有自己的工作室吗?平常交流的同辈艺术家都有哪些?平常交流的艺术前辈都有哪些?

张晓红:我在北京宋庄有自己的工作室,平常交流的同辈艺术家基本是同学或者朋友,如我的老同学任思鸿,还有既是同学又是老师的武明中;平常交流的前辈有我的老师,如王焕青老师,以及艺术评论家冀少峰老师,还有一些画友前辈。

曹喜蛙:你能用很少的一段话介绍一下自己的艺术成就、艺术理念、创作技巧、媒介材料等特别之处吗?能说说您不同时期的几幅代表作吗?

张晓红:我的画几乎很少用笔,画面所呈现的形与色彩,基本来自颜料的自然流动和不同色点间的相互叠加,是各种效果反复融合之后形成的。在创作时,我还常常借助特殊的工具,来做画面效果。这样的创作方式,不仅可以使画面更加自然,有种浑然天成的感觉,更可以产生舒适的观看感受,而不必介入刻意的技巧和模式化的艺术表现,这是我的绘画的特别之处。这样的艺术表现方式,也与我个人的创作理念有很大的关系。我始终认为,自然的力量大于一切,人在自然面前显得渺小和卑微,因而我喜欢表现处于自然状态中的人与景物,主体被自然的神秘力量包围着,变得平静而放松。此外,我还挑选了自己在不同时期的几幅代表作品,以便对作品风格做一简要介绍,分别是《获》、《山幽》和《隐形人》系列。在《获》的创作阶段,我画了很多以鸟为主题的绘画,试图用画面所呈现的不同形态,借喻人在世界上的生死轮回;从《山幽》的阶段开始,画面从轮回中渐显禅意与虚空的境界,仿佛一切都归于无,并从整体的寂静中生发暗自的喜悦;而《隐形人》系列则进入思想中更深的层次,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画面在表达“超我”观念的同时,也暗喻在现实生活中隐藏起来的一些人,这些人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却看不到,然而看不到的往往才是最真实的所在。这些作品,分别在不同时期展现了我对生活的感悟和体会,它们是我传达内在精神世界的途径,也是我以自身独特的眼光看待事物,并不断揭开事物表象、探寻世界真实本质的过程。

曹喜蛙:你对中国艺术的市场和发展前景有什么看法?最欣赏的画廊、策展人、收藏家有哪几个?

张晓红:我觉得中国艺术市场正趋于完善并步向正轨,我对艺术市场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艺术市场同样在社会经济体制下运行,任何事物要生存下去就要讲规则,并在规则里实现优胜劣汰,这也是自然的法则。我最欣赏的除了我的老师,还有处在最前沿的一些先锋人物。

曹喜蛙:你对现有的美术史、美术评论有什么看法?最欣赏的当代艺术家、评论家有哪几个?

张晓红:现有的美术史应增加当代美术的编写分量,尤其是对当代西方美术史应更多地引入,这将会是中国文化意识的一大进步。而现有的美术评论及相关评论活动,则应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我最欣赏的人物都是艺术界的领军人物。

曹喜蛙:很高兴、很感谢您能接受我的采访,希望今后能经常联络,也希望对您能长期跟踪研究、评论。您有重要活动,请及时与本人联系,一定热情关注。

张晓红:好的谢谢,非常感谢你们的关注。





张晓红,女,1968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1991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现任教于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教授。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艺术家委员会会员,河北省女画家学会会员,中国当代女子画会会员。2008年到北京从事艺术创作至今。

主要业绩成果如下:

1992年油画《黄昏》《秋阳》参展河北省油画邀请展

1996年油画《花》参展北京月坛艺术厅油画邀请展

1997年油画《郊外》《田间》发表于《北方美术》

2001年油画《小树林》入选《中国写生作品集》

2002年油画《寂地》参展阅读生活—河北画家写生作品展

2004年油画《夏日》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五周年河北省美术作品展览

2011年作品《流沙》参加北京流动的空间油画联展

2013年作品《生》《十八潭》参加北京“秋之色”百名艺术家原创作品大型联展

2014年作品《谧》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五周年暨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河北省美术作品展览

2015年作品《获》《蔓》参展北京“宋庄•印象”油画作品开年展

2015年多幅作品参加“印记”2015八人作品联展

2015年多幅作品参加京津冀女书画家邀请展

2015年作品《石头记-恍惚》参加凝视-2015当代女性艺术双年展

2015年作品《初雪》参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河北省美术作品展览

2015年作品《山幽》参展春华秋实-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艺术家委员会优秀会员作品联展

2015年作品《红山》《练功》《梦幻山》《瞬间的光》参展南北印象—首届当代学院写生作品展暨第三回青年创作人圆桌讲创会

2015年作品《谧》参展河北省高校艺术学科建设研讨会暨首届艺术院系师生书画展

2016年作品《山幽》参展第二届中国当代女子画会全国邀请展

2016年多幅作品参加绽放-保定女性艺术家联展




曹喜蛙,艺术评论家、策展人、互学家及诗人,起哄哲学及美学创始人,曾任多家媒体总编、主编,被80后、90后的青年艺术家誉为中国第二代当代艺术教父。先后发稿过《起哄艺术简史》、《中国行为艺术起哄简史》、《当代艺术收藏的价值判断》、《互联网哲学与当代艺术的起哄美学》、《中国当代艺术的神山与诸神降临的前夜》等大量美术评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