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喜蛙:移动互联网在我眼里只是零
访问:金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
回答:曹喜蛙(中央数字电视国学频道 执行总监,著有《赢在互联网》一书)
金 韶:你怎么看待移动互联网相对于互联网的意义?最突出的价值(社会价值、商业价值、营销价值等)是什么?
曹喜蛙:移动互联网相对互联网来说,看似热闹,实际上核心或轴心依然是互联网。真正的突破还是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只是技术上的突破,而互联网则最早实现了观念的突破。互联网技术相对实现了信息的对称,而移动互联网也是更相对实现了信息的对称。
金 韶:营销大师科特勒“企业的职能只有:市场营销和创造革新”,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舒尔茨说“营销即传播”,彼得德鲁克说:“企业的竞争是商业模式的竞争”,营销、传播、商业模式都以上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你如何理解三者的本质关系?
曹喜蛙:不管是营销、传播、商业模式如何变化,都是提供服务或产品的变化,也就是是否能更加精确。而所谓是否上升到企业的战略层次,是根据实现服务的有效性、利润最大化来定的,不是为上升不上升来定,太阳之下没有什么是新鲜的。
金 韶:您觉得营销体系、营销方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什么根本的变化?怎么看待移动互联网营销和网络营销的区别?
曹喜蛙:当然有变化,就是越来越相对的能提供更加精确产品或服务了,这也是数字化服务的核心特征,更加精确。移动互联网上,客户自己泄露的秘密要更多一些,服务商合法或违法采集的客户情报要更多,基本上能针对每一个客户端了,而互联网的电脑终端还不能实现每一个客户端,只是相对实现了一个客户单位,比如一台电脑也许很多人在用,而手机基本上都是一个人自己在用。
金 韶: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您认为企业广告主、媒体、消费者各自的角色和作用有什么重要改变?媒体如何应对这种营销态势的转变?
曹喜蛙: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广告主、媒体、消费者的互相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媒体的权威性越来越被更多的非媒体机构所消解,类似走向终结。也就是说媒体的霸权,被一个一个小圈子所替代,更加社区化、部落化。当然。这是就传统媒体来说的,对新的媒体形态来说,恰是机会。一个新媒体时代其实已经诞生了,大家有目共睹。
金 韶:怎么看待广告和公关的融合化倾向?这种融合倾向在移动互联网影响下是更突出还是分化?
曹喜蛙:广告和公关的融合化倾向是必然的,因为单一的媒体或广告、公关的企业正在消亡,单一的媒介销售早已经没有利润了,而综合的媒介、广告、公关还有利润,企业是逐利的,如何盈利就如何干。在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下,自然是更加融合,但否极泰来,到一定阶段依然会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金 韶:精准广告和原生广告,或者称精准营销和内容营销,走的是内容和广告的不同路径,前者走的是技术和程序化购买路线,后者走的是创意营销路线,你认为哪个更具有成长优势?
曹喜蛙:精准广告符合我所说的“更加精确的服务或产品”的趋势,自然是优势;但事实上技术人才永远相对的少,最后胜出的还是创意性的广告。
金韶:小米、罗胖等营销案例,催生了粉丝经济、分享经济、社群经济等热点概念的出现,您怎么看待?
曹喜蛙:粉丝最终会走向僵粉,粉丝经济用不了多久就会自己断送自己,这是趋利而不重视服务的核心的必然趋势。当很多人觉得粉丝的鸡肋的时候,自动会放弃,现在每个人的手机上都有很多群,这些群基本都没啥用。
金韶:现有的移动互联网营销的形式,您较为关注哪些?您觉得在操作时间中优势和局限性在哪?你认为比较成功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案例是什么?
曹喜蛙:不管哪一种营销模式,不管大家如何热衷,最后获利的都是少数。不过,看似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能让很多人都盈利,但用不了几年就会沉寂的。当大家彻底沉寂下来,大家才能真正的得其所得,尤其中国人比较浮躁,更需要几次摔打才能醒悟。我不迷信哪个模式或案例,戳穿幕后都是谎话连篇,商业的本性决定的。
金韶:您认为衡量移动互联网营销和传播效果的关键在哪?精准化的信息传播?还是口碑传播效应?还是线下销售的直接带动?还是?
曹喜蛙:应该是综合的吧,没有单一指标的绝对胜出。一般的营销公司才会告诉你它的服务才会是起绝对作用的,其实都是单兵作战,综合考评,事实胜于雄辩。
金韶:从您所在的职业角度,认为移动互联网营销存在的、突出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曹喜蛙:更加精确,再加上商业伦理的回归。现在很多企业是没有商业伦理,而商业伦理不是今天这篇访问的主题,但恰恰是所有商业的核心问题,也是移动互联网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都是零,也就是说移动互联网在我眼里只是零。
(备注:本文为金韶的博士论文采访手稿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