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海静心斋随拍(7/4)

(2021-07-05 05:28:33)
标签:

杂谈

旅游

图片

分类: 快乐随拍

北海静心斋随拍(7/4)

镜清斋,“明池构屋如临镜”,现在叫静心斋~

静心斋是北海北岸最完美的建筑,碧池清水,曲桥回廊,十分清幽。原名镜清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为皇子读书处。袁世凯执政时(1913)将北园翻修,改名静心斋(一种说法)。解放后,这里成为文史研究馆,末代皇帝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在此写成。现在,静心斋早已开放成为游览区。(摘自百度)

北海静心斋随拍(7/4)

碧池清水,曲桥回廊,空亭轩榭~

北海静心斋随拍(7/4)

静心斋素朴书屋小池——绿色水植,锦鲤鱼

北海静心斋原名镜清斋,其“镜清”二字自有多重含义,既是对“明池构屋如临镜”构筑的直观描摹,又有对“凭栏临池,鉴照心性”的构园意图的隐喻。“镜”者,“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清则清心寡欲,有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深刻内涵,显示出一个太平天子居安思危的坦荡情怀。又见一种说法,静心斋之名后来为慈禧所改,据说是因为镜清乃“镜中之大清”,很不吉利。其实改名本身正折射出慈禧忧心难静的矛盾心态,面对内忧外患无可奈何的惆怅和忧虑真个是欲盖弥彰。从字面看,“静心”也远不如“镜清”那样涵义深远,耐人寻味。(摘自百度)

北海静心斋随拍(7/4)

曲廊依势而建

北海静心斋随拍(7/4)

北海静心斋随拍(7/4)

北海静心斋随拍(7/4)

北海静心斋随拍(7/4)

空亭高矗

北海静心斋随拍(7/4)

树木阴翳,曲径通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