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小鱼,才知道战国红抛光是表面玻璃质熔化

标签:
京东藏宝斋战国红雕刻海鱼抛光原理熔化 |
分类: 和田玉/翡翠/考古 |
几年前刚开始喜欢玉的时候,看过一篇文章,讲玉器抛光的物理原理是什么,貌似最终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大概其是两种物理现象
看这张图片,雕刻完成后,我花了好几个小时,用了各种目数的砂条,都无法把料子的表面打磨的更亮一些、依然暗了吧唧、涩了吧唧的,这我让似乎感觉到,战国红表面的抛光,好像跟翡翠、和田玉有些不同了。
没办法,我只能使用牙机的高转速进行抛光了,但必须强调一点,之前用砂条打磨还是有用的,因为砂条打磨去掉了工痕和斑坑,使得战国红玉器的表面更加的平整。
1.
一种观点认为,玉器的表面不断的被磨平,无数个微小的平面,逐步变大,变成较大的反射平面或者湖面,也就是散射向反射的转变,也就是说形成了玉器表面的光亮甚至是类似于镜面反光的效果。
2.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由于抛光设备的高速度形成的微面高温,导致玉表面矿物被融化而重新结晶的缘故。
最早我是基本相信第一种观点的,比如翡翠,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不用高速的抛光设备,就用砂条一点点的打磨,也能做出如同玻璃一样的镜面反光

但是,这两天一激动用一个战国红的小牌子做鱼,发现情况有些不同了,我们都知道属于玛瑙质的战国红之所以有非同一般的缤纷绚丽色彩,是跟它的生成时的地质环境有关的;但是这种环境也出现了一点点怪事,即:在绚丽的红缟和黄缟之间还有一些颜色发暗的包裹体,这些包裹体不知为什么没有成岩,硬度依然很低,甚至还接近粉末状。


果然效果不错,短短的2-3分钟,这条小鱼的表面就再现了雕刻前牌子的风采了,用放大镜观察,小鱼的表面形成了一个很光彩的反光面,细小包裹体的上面也被玻璃光泽给完全覆盖了,于是,我不得不认为,战国红表面的抛光,虽然砂条打磨必不可少,但是真正出现这个刚性反光的,还是要归功于高速抛光工具的作用,估计应该是高速旋转和摩擦所产生的微面高温熔化了战国红的玛瑙质,冷却后又重新结晶的结果。
前一篇:[转载]先秦城邑动态观察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