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是两把刀,直接成本这把刀刀刃基本向外,向别人开刀;而间接成本这把刀刀刃基本向内,要向自己人开刀,向自己人开刀脸面上不好看、情感上多少有点挂不住,还因为专业上往往还要跨界,协调有难度,技术上有困难,效益上还需要认真评估。
直接成本相对比较好搞,而间接成本刀刃向内,相对比较痛苦。企业的直接成本搞的差不多了,下一步就该在间接成本上下功夫了,尤其是相关联的间接成本上,例如如何降低企业的综合能源消耗、降低综合用能成本。

最近不断的学习CCTV在2011年拍摄的专题纪录片《汉字五千年》,这个纪录片从世界四大文明及他们的文字发展历史讲起,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可对比性,在四大古代文明中,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的文字相继被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汉字一直延续和发展到今天,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体系。
通过反复学习这部纪录片,慢慢的理解到,古巴比伦(已被解读)、古埃及(已被解读)、古印度文字(至今未被解读)相继被湮灭的两大原因:
1.战争:被异族统治,导致文字被更迭。
2.字母文字的低成本:大约公元前1000年就以贸易闻名地中海的腓尼基人,他们很擅长
沃森的“黑人智商偏低”论,是种族歧视还是有科学依据?
我刚才又看了美国学者杰瑞德.泰勒先生9分钟的视频,看完之后决定还是要再写一篇文章,讨论一下种族、基因和智商问题。学习和研究中国上古历史好几年,关于人的智商,我有自己的判断:智商=智力+知识经验。
下周开始基本排好了要出差的几个地方,例如河北一地、湖南二三地和山西一地,包括但不仅限于电力工程和增量配网试点,本来想趁这两天还没上班,多做几件和田玉雕刻,很遗憾,雕刻手柄的轴承坏了,要寄到浙江去修理,也只能找几篇文章看看打发时光了。
顺着这个思路,我把七八年来学习上古历史和考古遗址的一点体会,向朋友们分享一下,至少可以表明,我还是过了一个比较有意义的猪年春节假期。
这几天想起了一个好几年前的故事,好像是从电视上看到的。
说河北省一老几的创业经历,一开始这老几很快就有了不错的生意,财富积累到了千万量级,但很快他就破产了,破产后,他一直在痛苦的思索为什么会失败以及如何有东山再起之机会。
一次,这老几在火车上很无聊,顺手捡起一份报纸反来复去的看着玩儿,突然一篇文章打动了他,后来他真的就东山再起了,而且生意做的更大。
这篇文章讲李泽楷的经营业绩和风格,其中提到李嘉诚的“六分利”,大概意思是说,李嘉诚做生意的原则是,如果一件事情有十分利,他只取六分,剩下的四分让利于合作者。
在说正事儿之前,先说点闲事儿...,我最近突然间悟到了自己的问题,把我自己搞的有点清楚了,找到了我为什么喜欢下面这些事的原因:
1.喜欢和田玉籽料
2.喜欢翡翠赌石
3.喜欢股票
4.喜欢没有文字的那段中国上古璀璨的文化和历史
这几件看似风马牛不是那么特别相及的事情背后,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它们都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说点好听的就是很有“想象空间”。很多有文化的人都在学习和研究有文字的那段中国历史,像我这样的,
今天起得早,赶上南阳玉雕师飞扬群里大家伙一通神侃,我在公交车上,也积极参加战斗,已经搞不清是谁先挑起了和田玉硬度与密度的讨论,反正这个话题一下子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热情。
借此话题,我向喜欢和田玉、翡翠等玉石的广大网友汇报一下我对玉石密度和硬度的理解,密度这东西自己可以用简单的装置测量,就以和田玉密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