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所谓的“结构”到底是个什么鬼东西?

标签:
京东藏宝斋和田玉矿物结构瑕疵科学表达 |
分类: 和田玉/翡翠/考古 |

这年头,自媒体太膨胀,导致段子横飞、良莠不齐,写段子的人也不讲究、甚至是不懂装懂、甚至是故意忽悠,读段子的人也是马马虎虎、不管三七二十一,见到段子就转发,全然不顾这些不太靠谱的段子折损了您老人家的品味和身段儿,所以还是我之前反复忠告的那句话:关于网上到处乱飞的段子,如果你没有认真看完、如果你没有看懂,千万不要转发,因为这里面套路忒深了。
今天,我们就借助这个涉嫌不懂或者涉嫌大忽悠的段子,说说和田玉里面的所谓“结构”到底是个什么鬼?甚至为什么有些专家或者市场资深人士在CCTV和BTV理财栏目中,说起和田玉的品质和瑕疵时,也情不自禁的会谈到“结构”
对了,先提醒一下,如果我们足够的细心,回想一下,我们什么时候见过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的郭颖老师用“结构”一词来表述和田玉的瑕疵了,这才是真正的专业和严谨,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郭老师才是我们要学习的楷模。
OK,到此,我想很多细心的朋友们已经意识到了,和田玉中所谓的结构,是指和田玉中透闪石和阳起石等矿物的排列和组合方式,这些鬼东西都是小之又小,以至于肉眼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的,必须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纤维交织状”结构或者俗称“毛毡”结构,这里的“纤维交织状”或者“毛毡”也是一个形容词,用来表达和田玉中的矿物组成结构的形状。
我们用肉眼能够看到的,诸如棉、绺、裂、饭碜、石僵、水线、石性很重等等瑕疵,万万不可用所谓的“结构”来形容。
“结构”一词本来是中性的,可是这年头不知为什么被当成“贬义词”了,但凡有点缺陷的和田玉,都拿“结构”来说事儿。更何况,对于这些瑕疵,我们也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在大师或者用心的雕刻师手里,这些看上去不咋地的瑕疵,都可以被妙手回春般的变成随形和俏色的尚品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