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预测:白马局

(2022-11-06 16:53:17)
标签:

时评

分类: 凯恩斯看盘


      我们讲过沪指3000点以下是机会,但真的跌到了 2900点,我真的看到有很多人慌了。其实,沪指从3000点杀到2900点,基本上都是白马股在杀跌。特别是茅台,伊利等消费白马的杀跌,让很多价投人感到了市场的凛凛寒风。

    与白马股杀跌相反的情况是,医疗股其实已经提前见底了。这个就像医疗板块很多公司是在上半年是在3月初见底的,而市场是在4月底见底的,两者并不同步。这也是我们为何强调,大盘,行业和个股,还是要以你手中个股为准。实际上,医疗板块有些公司从3月到现在已经翻了1-3倍。

     经历了多轮集采的打击,当市场对于医疗板块的利空打击到极限的 时候,行业拐点也就及时的出现了。目前,医疗板块整体的动态PE大致23倍,处于历史的低位,同时公募基金的医疗板块持仓4%多点,也是处于历史的低位,我们讲过,公募基金基本上是大散户,历史低位持仓最低,历史顶部持仓最高。所以,我们对于医疗行业的超跌反弹和价值回归是非常看好的。

    除了医疗板块,目前消费股,智能汽车基本上下跌到位了,白马股的杀跌,其实也是最后一跌的征兆。当然,有很多人在等待防疫彻底放开。我觉得,投资人不能只听口号,不看实际动作。很多地区上车取消核酸证明,包括部分城市核酸检测收费,其实都是实质性的从三四线城市开始逐步放开。还有一个信号,就是多国元首陆续开始访问中国,这是对外实质放开的信号 。

     

   未来彻底放开,要看毒株的传播性和危害性是否会继续降低。除此之外,可能还需要两个东西,一个是第四针疫苗的接种,特别是老人。我记得以前北京老年人和小孩,每年入冬前都是免费接种流感疫苗, 当每年接种疫苗会变成一种习惯就好了。还有一个是特效药,我们看到的数据是VV116比辉瑞的对比数据还要好。有了特效药物,就不用害怕了。

      大疫三年,从流感来的时间看,每年的冬季和春季流感比较严重,只要毒株不再变强,那么或许到了明年6月份,实质性的解除或许就会到来。消费复苏,经济 复苏都会到来。最后说一句,新冠和流感一样,属于自限性疾病,年轻人,多喝水,不吃药一周后,一般也会好,对于打了疫苗的人,极少有重症,所以,即使你隔离在家,有感染,也丝毫不用恐慌。 

      

预测有效日期

11月7日-11月11日

轮盘性质

中线

压力

支撑

预测

 

箱底

2900

箱顶

3200

强支撑

2950
 


第一支撑

3000

第一阻力

3150
 
 

精确操盘体系

目前方向

底部构筑

精确目标

3800-4000
 
 

形态分析系统

目前形态

双底

中期方向

反弹

时间周期


比指数涨跌重要的是,实战投资策略是否完整;

比股龄长短重要的是,研究框架是否成熟完善;

比选出牛股重要的是,做好资产配置最佳组合。   

板块轮动

白马股杀跌过后,将迎来超跌反弹。关注能源车,医药,  酿酒食品。

仓位控制

70%仓位

仓位变化

无论是技术分析还是价值投资,都是依靠持有股票赚钱的。我从没有看见过,不敢持有股票,还能赚到大钱的股民。我们认为A股底部已经过去,投资人应当学习巴菲特,底部应当重仓,目前估值不贵,持有70%左右仓位是可以的。

大盘解析    我们认为 ,从技术指标来看,2885和2863基本上构成了沪指双底结构,大概率这里会出现反弹。当然反弹也是震荡向上,不会一蹴而就。

政策分析

  科技强国,自主可控,技术创新是我们的一条必由之路、我们认为,在未来3-5年里涌现出一批涨幅超过10倍的大牛股医疗板块将和新能源车赛道并驾齐驱,因为每一次历史底部开启的反弹都会出现一批三年十倍股的机会。类似的情况有2018年底,绝大多数机构投资人都是非常低仓位,结果医疗行业诞生了一批十倍股。目前公募基金对于医疗板块的持仓,处于最近十年的历史低位。记住:当别人扔金子的时候,你要拿着大盆来接。


操作

策略

70%仓位

留三分网络科技,以防与未来格格不入。

剩七分医疗消费,以图稳定盈利谋此生。

 


吕长顺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人不指导操作,不代客户理财,不推荐股票,所有内容仅供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