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预测:7月操作策略和下周反弹龙头

(2022-06-25 21:24:17)
标签:

财经

股票

时评

分类: 凯恩斯看盘

美股又大涨,持续性有待观察,主要是美国已经出现了恶行通胀,美联储大概率7月还会加息 75个基点,相当于没脸联邦基准利率直接到2.5%的水平。大幅加息过后,肯定会导致经济收缩,甚至可能出现经济硬着陆,美国未来出现经济衰退已经不可避免。美国经济如果硬着陆,那就是一场金融海啸,美股反弹又能持续多久?

       A股已经走出独立 行情,并且已经实现了技术上的反转,从反弹的力度和调整的幅度来看,本轮反弹,洗盘基本上都是V型反转,盘中完成的,包括北上资金,都开始持续的续买入, 因此沪指本轮反弹,下周开始,有可能直接向沪指第二目标3500点靠拢,直接收复沪指有可能收复3月以来的跌幅。

    记得在市场底部的时候,我们反复强调 , 绝对不能空仓,周预测的操作策略,直接给出了70%的仓位,很多人不理解,所以你 看那时的公众号留言,几乎是骂声一片。为何我们反复强调 ,即使存在最后一跌,也要重仓?因为当你的操作系统,是空仓躲过所有的下跌,那么一定会躲过所有的上涨。很多股民,踏空比套牢其实还难受。

    悲观者总是正确,乐观者总是赚钱。在A股估值的历史性底部的时候,绝对不能空仓,宁可最后一跌时套住,也不能底部空仓。你要确保闪电打下来的时候,你要确保100%在场。

   如今沪指已经反弹了有600点,这个时候,如果仓位还是比较轻,如何选择股票不错过反弹行情呢?我认为,这个时候进场,肯定不能选择股价翻倍,估值处于历史高位的,所以这个时候,机构进场,也一定会 选择估值便宜的板块买入。哪个板块刚刚反弹呢?周五市场已经告诉我们,机构已经开始明目张胆的大笔买入医药股。

      

周预测:7月操作策略和下周反弹龙头

 

   从估值来看,医疗板块的估值,处于历史的底部,继续向下的概率很小。所以我们周日下午四点的直播,会讲《医疗板块中期投资策略》。 投资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个东西:价值感和归属感,价值感来自于自己的能力被市场肯定,归属感来自于一个群体的认可。人是群体生物,马克思说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所以人最终投资需要选择一条队伍一起前行的。无论是技术,还是价值,你总是要选择一个队伍走下去。在你选择进入那条队伍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看领路人,至少他要知道到达财富的彼岸的路。

 


预测有效日期

6月27日-7月1日

轮盘性质

中线

压力

支撑

预测

 

箱底

3200

箱顶

3500

强支撑

3250
 


第一支撑

3300

第一阻力

3450
 
 

精确操盘体系

目前方向

底部构筑

精确目标

3800-4000
 
 

形态分析系统

目前形态

底部构筑

中期方向

反弹

时间周期


比指数涨跌重要的是,实战投资策略是否完整;

比股龄长短重要的是,研究框架是否成熟完善;

比选出牛股重要的是,做好资产配置最佳组合。   

板块轮动

 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酿酒食品,TMT

   

仓位控制

70%仓位

仓位变化

无论是技术分析还是价值投资,都是依靠持有股票赚钱的。我从没有看见过,不敢持有股票,还能赚到大钱的股民。我们认为A股底部已经过去,投资人应当学习巴菲特,底部应当重仓,目前估值不贵,持有70%左右仓位是可以的。

大盘解析    从技术指标来看,三大指数都已经站上了牛熊分界线,可以说,4月份机构有多悲观,现在就有多遗憾。我们认为,下周大概率A股会继续反弹,沪指目标3500,大盘转牛之后,一般来说,市场可能会从 价值策略占优,变成增长策略占优。从这点来说,半年报业绩高增长的公司,7月有望来一波行情。

政策分析

      从经济周期和投资周期的规律来看,我们认为,新一轮的经济周期正在开启,特别是对于A股来说,新一轮的牛市周期正在开始,目前市场仍然处于底部,每一次历史底部开启的反弹都会出现一批三年十倍股的机会。类似的情况有2018年底,绝大多数机构投资人都是非常低仓位,结果医疗行业诞生了一批十倍股。记住:当别人扔金子的时候,你要拿着大盆来接。


操作

策略

70%仓位

留三分网络科技,以防与未来格格不入。

剩七分医疗消费,以图稳定盈利谋此生。

 


吕长顺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人不指导操作,不代客户理财,不推荐股票,所有内容仅供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