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中美官方对于癌症都有统计数字,在癌症的五年存活里面2013年的数据是美国五年存活66%,中国30%,这个数据是2013年的,但是2013年的五年存活对应的应该是2008年的病人,所以如今中国和美国的差距现实没有这么大。那为什么要讲五年存活率呢?因为大多数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在3年内,大约是80%,剩余复发在3-5年占10%,所以5年后再复发的概率是比较小的,当然不是完全排除。中美之间的差异各方面,但是主要还是在于科技和医疗的普及。我们从几个方面总结:
1、疫苗和预防,这一点对于5年存活数据是没有贡献的,我们看到最著名的生物疫苗是HPV疫苗,另外的一些疫苗还在临床,如日本的莲见疫苗。所以这一点其实除了个别疫苗中美差距不大,坏习惯每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
2、早期癌症筛查。这其实是美国提高存活率最重要的一种方法,血液筛查,活体筛查,CT/PET-CT筛查,甚至还有几种非常便捷的筛查试纸。这里面中美的区别在于便利性和准确性都是美国比较高,而且由于没有自主研发,设备受制于人的结果就是价格高昂,就拿已经有的PETCT来说,4年前的价格是全身1万,局部6千,而且拥有的机构也不是很多,并且只能自费。除此之外,预防意识薄弱,筛查准确率差也是中国要面对的。
3、癌症治疗方面,对于癌症中国不够精细,对于早期的癌症特别是I期的,大多数癌症都能够手到擒来,无非是手术和放化疗,中美之间的技术差距在于创伤大小,但是对于5年存活率的影响不大,早期癌症的治疗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美国早期治疗有好几种癌症存活是超过90%的,关键的差异在于中晚期,手术、化疗、放疗,靶向生物药。最近几年发展重点在于放疗和生物靶向药物。上海有一家质子重离子医院,这算一种新放疗,美国和日本有质子手术,但是价格十分昂贵,而另一条治疗路径是靶向药物,这需要测定导致癌症的基因突变的种类,看是不是能够让药物有针对性。由于基因突变是随机的,同一种癌症也可能有不同的基因原因,这些特效药只能因对单一情况。所以如今西方的思路有两种,一种是非常昂贵的综合的治疗方案,单次基因突变用特效药,然后复发的时候如果基因突变改变就用另一种特效药,但是这种治疗方法效率低而且昂贵,况且很多基因突变还没有找到特效药,另一种方法就是基因编辑技术敲掉突变基因,多德娜和卡彭特尔因为这个技术获得诺贝尔,MIT的华人张峰博士也是发明人之一,还有哈佛的乔治.丘奇。中国云南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也在参与,另外还有一个争议性的人物就是韩春雨,我们不知道其学术真假,但是我们希望他是真的。如今西方努力的是前一种方法,生产各种特效药,结合手术放化疗先治愈当下的基因突变,但是对于新的突变导致的复发中美一样没有办法。期待后一种方法的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