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百度公布了截至2015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本季度,
百度总营收为183.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从上个季度的50%提高到了54%,而移动搜索月活跃用户也增长了26%至6.43亿。对于百度这样规模的互联网公司来说,收入的增长率是非常不错的,对比一下,说明百度依然很年轻。
一方面,百度在传统的在线营销服务收入和客户数仍然获得较快增长,分别增长了31.7%和20.7%,这是资本市场熟悉的百度,基本盘稳健;比如扣除包括去哪儿、百度糯米、百度外卖等在内的交易服务对整体运营利润和净利润构成的拖累,百度在线营销服务的运营利润率仍然保持在50%的高位,且与上个季度持平。这些数字足以打消之前投资人对百度传统搜索业务可能在新兴移动应用冲击下面临萎缩的担忧,换句话说,百度依然足够赚钱,哪怕是在全力投入的转型期。
另一方面,外界更关注的是百度交易业务,即服务电商化进程。财报显示,继Q2财报首次公布GMV数字以来,百度Q3在这个关键领域上再次实现大幅提升。三季报显示,百度糯米、百度外卖和去哪儿构成的电商化交易总额(GMV)为6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9%。这标志着百度作为一家全方位的移动公司,服务交易转型进入加速期。
此外,在促成去哪儿与携程合并后,百度系在O2O相关领域的交易规模已经坐上头把交椅,不确定性是在新的联合体中,百度如何发挥其作用,而积极的因素是,去哪儿的亏损将不再体现的百度财报中,这将为百度的盈利带来积极影响(上个季度去哪儿净亏损额超过8亿元,约拉低百度4%左右的利润额)。
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一向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百度,为什么现在要全力向着服务交易市场(O2O)转型,甚至不惜拉低无比漂亮的报表档当期利润?
首先,这是移动时代转型的大势。不管企业是否愿意,中国互联网已经进入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最大流量体百度现在2/3的搜索流量都来自移动端。所以在移动时代奠定新价值,腾讯推出了微信,阿里则通过收购微薄、高德扩大自己在移动端的话语权,并将移动交易额作为最核心财务指标。而百度更进一步,在初步完成移动端转型后,正积极向服务交易转型——这是因为百度意识到,O2O伴随移动互联网诞生,是服务电商化开始。移动互联网解决信息在线上、线下间流转问题,使O2O成为可能。PC互联网基本完成标准实体商品电商化,移动互联网将完成非标准化服务电商化。
所以说,O2O是中国消费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互联网科技和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消费模式的关键性商业模式,也是我国政府倡导“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百度业务模式的转型和再造是大势所趋,是因势利导和顺势而为,是完全正确的、先一步的战略选择。
可能国内的企业反映慢一些,但如今O2O正在成为互联网的最新热点之一,与互联网金融不相伯仲(后者在A股市场的价值已经开始凸显)。
当然,转型也是有代价的,为了转型,在三季度,百度坚定投入面向未来的研发,以及加快服务交易转型的支出。财报显示,百度第三季度网络营销营收为176.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7%;归属于百度的净利润为28.4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7%。支出方面,研发支出为26.9亿元,同比增长46.9%。销售、总务和行政支出为人民币57.02亿元,同比增长111.2%,主要用于去哪儿、百度糯米、百度外卖、百度地图、直达号、百度钱包等服务交易业务的营销支出以及爱奇艺业务的投入——百度这些在移动端的布局,虽然会降低公司的短期利润,但是对于长期利润的增长是非常有益的。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华尔街从来都是对于高成长的企业应当给予高估值,但目前百度的动态市盈率不到30倍,相对于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和百度糯米、百度外卖和去哪儿构成的电商化交易总额(GMV)同比增长119%,明显的低估了百度在移动端、服务交易领域的价值。
无论如何,O2O所代表的服务交易市场可以说是阿里巴巴领衔商品交易市场后又一个、甚至更大领域。目前阿里巴巴交易额已经占到中国社会消费总额的10%左右,这个数字在服务交易市场以及会更大,并产生新一波伟大的公司。所以可以看出,百度的第二次全面转型,正在朝着这个方面发力。遗憾的是,A股市场并没有这样的公司,建议大家关注下相关上下游产业链上资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