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巴菲特投资失败案例看中国价值投资

(2013-12-27 10:10:00)
标签:

股票

    市场上很多解读巴菲特投资成功的案例,鲜少有失败的案例解读。其实投资者的成功不仅在于他做了什么,而是在于他不去做什么,后者的重要性更重要于前者。巴菲特和他的搭档芒格都认为从失败的案例中学到的东西要比从成功案例中学到的更多,国际一流的商学院多侧重于教授学生成功的案例经验,但是往往学习者最需要知道的就是在哪里会遭遇失败,以及从失败中汲取的经验教训。

     从巴菲特投资的时间序列和逻辑关系来完整的理解巴菲特理念固然重要,但从他的投资失利中学习同样至为珍贵,今天列举失败的例子,通过战略性思维考虑行业选择的重要性。

中国俗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投资领域也是一样。1968年巴菲特在解散合伙制公司后,全面收购伯克希尔纺织品公司,这也是他后期经常会提到的一个失败案例。收购前仅看到公司的行业地位和资产打折因素,认定是一个捡便宜货的好机会,忽略了纺织行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已经不可逆转的会从美国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即使伯克希尔具备其它所有投资要素:健康财务状况、优秀管理团队、充足安全边际等,也无法避免这个行业历史性转折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所以经营再好的纺织厂也不是很好的行业。直到1967年公司通过收购企业涉足保险业,后来展开多元化经营,才一步步演变成现在的伯克希尔公司。所以巴菲特从这件事上吸取很深的教训就是投资不仅是捡“烟屁股”,更需要拥有全球化战略视野看行业趋势,而不是简单战术操作层面去构架价值投资体系。

巴菲特曾经短暂持有(持有时间不超过两年)即卖出的企业,与长期持有的企业进行对照分析可以看出,前者大都属于重资产经营型,持有通用动力(航空业)2年、里尔西格莱尔(航空业)1年、西北工业(综合)1年、阿卡他(造纸业)1年等。而后者多属于轻资产经营型,也是给巴菲特带来巨额利润的企业,持有时间最长的华盛顿邮报贡献了120多倍利润,还有可口可乐及其它。很多投资人眼中巴菲特是长期投资的典范,短时间持有卖出应该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投资失利。重资产和轻资产经营型企业优劣主要体现在面对经济周期的抵抗力和适应性上,前者大都属于制造业卖产品类型,而且投入大产出不一定理想,尤其经济周期衰退期到来时,企业生存环境更为艰难,龙头企业也在所难免。还有就是在新增投入和产出效益上相比差距大,比如追加2亿元投入到贵州茅台和放在宝钢股份上,产出效益完全不同。轻资产是知识经济时代奠定企业竞争基础的各种资产,包括品牌、经验、渠道、规范等,以最少投入的商业模式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仔细研究巴菲特曾经并不如意的投资案例,我们能够获得在中国做价值投资的有益启示。现在中国钢铁、汽车、造纸、采矿和有色等,都是市盈率很低的行业,但都属于重资产和强周期产业,便宜的资产价格不代表是现阶段首选投资标的,所以“避免到那里去”。中国新经济转型期伴随消费升级需要产生新的支柱产业,大体是轻资产和抗周期类型,持有这样的企业如果在熊市已经获得好收益,在牛市更能享受高溢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