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周四沪深股市涨跌互现,题材股热炒格局延续,量能进一步放大。最终上证综指收盘报2190.93点,下跌13.57点,跌幅0.94%,深成指收盘报8685.79点,上涨18.02点,涨幅0.21%。两市共成交2805亿元,进一步增加331亿元。
消息面由于存在国际板传言扰动因素,虽然市场在上海证交所澄清后也有所企稳,但从中可以看出市场心态的不稳,整体看十一月的三中全会前仍将是相对安全的操作期,投资者还是要重点关注三季报和四季度持续增长的优质成长股及受到政策倾斜、行业出现回暖的板块性机会。
中国的国际板推出是既定事件,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届时会吸引全球优秀企业在中国融资上市,也会吸引更多资金活跃中国资本市场,但是国际板的推出要视基本因素是否具备,首先就是人民币实现离岸自由化,在这之前所有传闻上交所借道自贸区推出国际板的新闻都是伪命题。
我们通过十一黄金周假期看到了百姓消费能力的提升,各大景区游人爆满。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10月1日至7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7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6%,其中一线城市零售增速提高可比口径下,上海、北京重点检测的商业企业十一黄金周实现销售增速分别为11.8%和8.9%,与春节消费数据对比,分别提升1.6%和0.5%,一线城市初显消费企稳迹象,消费仍处于缓步复苏轨道中。
历史惯例传统节日较为密集的四季度以及次年的一季度,是零售行业的传统旺季,但目前传统零售企业仍面临消费需求疲弱、三公消费缩减以及新兴业态激烈冲击的大环境,其自身的转型亦难以一蹴而就,其中部分实体零售企业采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转型突破的尝试仍然非常值得期待,因为网络购物近些年以远超实体零售的增速高速成长,持续挤占传统实体零售市场份额,无处可逃的实体零售商纷纷开始寻找转型之路。多家零售企业也开始触网尝试多渠道经营,这就是传统零售企业“O2O”变革破局,未来转型成功的希望也在这些勇于尝试的零售企业身上,当然这也和目前网络渗透率提升、智能手机普及,移动互联网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的大环境密不可分,各大电商也开始积极备战移动端,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增速迅猛。
商业互联网转型的O2O模式扩展,包括online to
offline即线上转线下:典型的是已经形成完整互联商业模式的淘宝、百度、腾讯,纷纷开始有网上运营转为密切联系线下,开展地面生活圈,淘宝本地可以搜索到附近的淘宝店铺、微信可以实现附近商业营销方式、百度地图连周边的商铺和食肆等等;另外一种是offline
to
online,就是前文提到的传统商业正在尝试互联转型,代表性企业有王府井,与腾讯开展线上合作,虽然距离实际业绩显现还有时间差距,但这是互联网热情高涨下,市场对行业基本面的关注转为对行业转型的预期。
零售商业线上线下的融合将是发展的大趋势,传统实体零售商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推动转型,抑或是线上纯电商更加注重线下营销推广、客户服务,或者是拓展线下实体店,都可能是未来零售业发展的方向。未来能够以消费者个性化、特色化的需求为出发点,采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嫁接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桥梁的零售商,会成为零售业的胜出者,但是目前炒作的可能仅是互联预期,阶段性概念强势股票也要等待真正业绩的出现为依托进行价值投资。另外结合行业淡旺季特点,建议可适当关注四季度业绩增长目前估值较低的企业。(本人未持有文中提及股票,也不做荐股建议)
前一篇:创业板为何鹤立鸡群?
后一篇:10.11大盘直播和操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