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不读书久矣。有统计数据说犹太人平均每年读书64本,美国人21本,日本17本。中国呢,2005年人均4.5本;2008年4.72本;2009年3.88本;2010年4.25本。2013年能保持在不三不四间就已经非常不错!
与国人读书习惯相对应的是出书人的生存现状。美国一本书价格可以是几十美元,但是中国的书是极其便宜,还没有人看。所以质量也就和价格一样便宜。书价便宜,也就导致稿费极低,中国稿费和和欧美相差40倍;中国稿费的标准是14年前的标准,而工资已上涨65倍;由于不重视书的知识产权保户,一本书籍销量很少,30元一本书,发行量超过5000本的书就算畅销书了。一个作家写一本书稿费仅小几万元,导致专职作家很难生存。一位著名作家,耗时1年,写一部20万的作品,才挣6万元,扣除个税20%,仅仅4.8万,而且可能1-2年后才会结账,一年的稿费,还不够在北京买一平米的房子。写40年到退休,不吃不喝,在北京也买不下一套房子,谁还有兴趣当作家写书?
书传承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一个人的思想。读书不兴,文化思想难存。中国股市的出版类股票,大多数都没有业绩,因为没有什么人看书,所以传统文化出版类股票大多不能投资,也就是炒炒概念而已。现在传统的出版业正在让位于新媒体,自媒体时代已经开启,也许未来审查都不用取消了。一个旧王朝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当科技在进步,阅读习惯在进步,我们只能与时俱进。
我还是喜欢读些书的,因为书是知识的来源,人类的朋友。城市里的人是寂寞的,大多数人都被限制于周边物理空间有限的环境中。生活完全公式化,只限于和几个朋友接触,只看到他生活环境中发生的事情,无法逃脱这个监狱。但当你拿起一本书,你立刻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到另一个国家,或另一个时代,讨论一个从未想过的问题。
股市投资如读书饮茶,需慢品,苦极回甜。温水泡不出好茶叶,没有经历过熊市投资者难成熟。茶的品质再好,水温不够也不出香味。投资,只有像茶叶一样,在滚水中反复折腾,浸泡,才能把内在的潜质逼出来,才会去认真去研究股市,认真反思自己。投资者每一次创伤都是一种成熟;每一种成熟,都是幸福的开始。
与其羡慕楚留香红袖添香的生活,不如自己沏一杯大红袍,拿起一本书,细细品味人生。我们看的是书,读的却是世界。沏的是茶,泡的却是生活。喝的是水,醉的却是红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