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财经要闻早评 |
1.国务院:扩大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
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除拉萨外的省会城市要按照保持房价基本稳定的原则,制定并公布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建立健全稳定房价工作的考核问责制度。
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严格执行商品住房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措施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要在限购区域、限购住房类型、购房资格审查等方面,按统一要求完善限购措施。其他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省级政府应要求其及时采取限购等措施。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
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2013年住房用地供应总量原则上不低于过去五年平均实际供应量。加快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供地、建设和上市,尽快形成有效供应。
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全面落实2013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的任务。配套设施要与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同步规划、同期建设、同时交付使用。完善并严格执行准入退出制度,确保公平分配。2013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要把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
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严格执行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强化企业信用管理,严肃查处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推进城镇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发布管理。
点评:从2004年开始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没有一项政策是想要房价打下来。2004年的8.31是表面上是打击房价,本质上是要把土地的权利收归政府手中,让地方政府变成有权,有钱的土地财政。2007年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增加增值税,表面上是打击房价,本质上是让房价更高。2008年本来房地产商都要崩溃,但是2009年又鼓励买房,政府人为托市,让房价暴涨。2010年初房地产税试点,表面上是打击房价,本质上是让政府收取无源之税,利用老百姓的无知,让政府的有更大的揽财渠道。我们所知道的国际上通用的打击房价的手段非常简单:对于买不起房的人,提供廉租房;对于买得起商品房的人,第一套房,提高首付到50%以上;第二套房全款,房价立即下跌。
2.国务院:基层诊疗费原则上10元
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意见提出,要稳固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机制,确保基本药物制度落实到每个乡镇、社区。同时,全面实施一般诊疗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原则上为10元左右。严禁将医务人员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
点评:是不是各地没有区别呢?原则上应该有所区别,同时严禁将医务人员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这当然是好的,但现在医院基本上都是盈利组织,已经脱离了救死扶伤的范畴,如何防止医务人员收入与药品与医学检查收入挂钩这是一个相当难的事情。
3.天然气价改涨字当先 个别地方提出涨0.7元
点评:与铁路运价上调一样,是整体上盈利能力的提升,但市场基本上已经有所反应了
4. 证监会拟规范私募基金业务
点评:对于私募来说,虽然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但也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条件
5.公司债公开发行拟取消保荐制及发审委制
监管部门日前向机构下发《公司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拟调整简化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审核流程,取消债券公开发行的保荐制和发审委制度。2007年8月,证监会发布《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启动公司债券发行试点
点评:非常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一大进步,希望IPO也能早日如此。
6. 机构入市倾向加强 社保基金1月新开30个账户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1月份统计月报显示,社保基金今年1月新开30个账户,创下2008年11月以来单月新高。这也是自去年5月份社保基金单月新开16个账户,时隔7个月“零开户”后,再次大规模新开账户入市,显示出“国家队”入市倾向加强
点评:国家队反应好象慢了点。
7. 商务部:今年外贸形势仍然严峻
1月份外贸延续去年12月以来的增势。不过,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2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却提醒,1月份的外贸增速基本是正常的,环比则下降了5.8%,并不能断定今年的外贸形势将好于去年。“相反,由于目前国外的市场需求未见明显好转,我们认为外贸形势仍然是严峻的
点评:经济要增长,外贸这条腿是指望不上了。
8.英央行再宽松胎动 英镑大跌股市蹿至5年新高
20日公布的英国央行会议纪要显示,在本月稍早举行的政策会议上,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支持扩大债券购买规模的成员数增加。这意外点燃了英国央行重启量化宽松(QE)计划的前景。纪要公布后,英镑应声大跌至数月低位,英国股市则一举突破五年高点
点评:全球开动印钞机,货币泛滥的时代要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