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财经要闻早评 |
1,淘汰白炽灯拟定时间表
与此同时,欧盟多国早已达成协议,将逐步用节能荧光灯取代能耗高的老式白炽灯泡。这意味着,未来节能灯取代白炽灯将成为国际趋势,而我国节能灯产品有望迎来市场快速放量,其中带有LED节能灯概念的上市公司将受益明显。
淘汰白炽灯拟定时间表
尽管我国节能灯的推广政策一直在实施中,但业界关注的淘汰白炽灯的具体时间表并未明确公布。此前,全国人大的执法检查节能情况报告明确建议国务院尽快出台淘汰白炽灯的时间表,提高淘汰白炽灯的力度。
业内人士称,早在2009年,国家发改委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GEF)就签订了“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项目,计划3年内逐步淘汰白炽灯。
分析人士预期,如果淘汰白炽灯的时间表确定,必将配套更大力度推广节能灯的政策。据了解,我国从1996年开始实施绿色照明工程,2008年,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补贴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对大宗用户和城乡居民购买节能灯分别给予30%和50%的补贴。
业界预期,未来推广节能灯替代白炽灯除了上述补贴政策之外,将会增加带有强制色彩的税收调控政策,例如对白炽灯征收消费税等。若加上税收工具的调节,淘汰白炽灯的力度将不亚于今年年初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
此外,欧盟宣布将用四年时间逐步淘汰白炽灯等高耗能照明设备,而以节能灯、卤素灯泡和LED灯来代替白炽灯成为欧洲居民的主要照明灯。
LED灯板块享受利好
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白炽灯产量37.6亿只,约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而目前全国白炽灯用量高达14亿只。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内,白炽灯的现有市场份额将逐步被节能灯替代。而以白炽灯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也将面临业务量持续下滑的局面。
节能灯中,LED产品因具有节能、环保、长寿、可控性等技术优势,比传统照明产品省电60%以上,寿命长达5-10年,LED因此也有望在照明领域大显身手。但一直以来,由于LED灯泡价格偏高导致其推广步伐缓慢。这也是政府对节能灯予以购买补贴的主要原因。
未来在节能灯“登堂入室”的过程中,技术高、成本低、能生产出性价比高的产品将率先抢占市场份额。
点评:利好上游企业乾照光电和三安光电。
2, 我国股票市值居全球第二 期市成交量第一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30日在纪念资本市场建立20周年座谈会上表示,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股票总市值已居全球第二,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量居世界第一位。
点评:中国股市跌幅全球第二。
3, 权威人士透露2011年首批稀土出口配额同比下降约50%
权威人士30日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各方对商务部公布的2011年稀土出口配额下降幅度的推测并不准确,实际情况由于2011年首批稀土配额中新列入了外资企业,2011年首批稀土出口配额跟上年不能简单对比。如果按2010年统计口径计算,2011年首批配额是2010年首批配额的一半。
点评:利好稀土企业。
4, “一参一控”大限已至 多家券商难达标
12月31日“一参一控”大限已至,但来自北京产权交易所和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信息显示,涉及申银万国、国泰君安、中银国际及民族证券等多家券商的20余项券商股权转让尚在挂牌期内,这些券商恐难在限期内达标。
点评:利益驱使这些公司很难取舍。
5, 融资融券标的证券将扩容 转融通业务正加速推进
消息人士透露,沪深交易所将在元旦之后宣布,将融资融券的标的证券从目前的上证50和深证成指40只成份股股票扩展至深证100和上证180成份股,接近沪深300成份股。
点评:利好券商的中间业务。
6, 央企上缴红利范围、比例“双扩容”
财政部日前下发了《关于完善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将652户部属企业纳入央企红利收缴范围,并将此前确定的收取比例普遍上调了5%。国资专家认为,上缴比例提高对央企影响不大,增加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可以更好助力央企结构调整。
点评:不利于大型国企。
7, 闲置土地整治年底“收网” 国土部公布首批囤地名单
12月30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了“各地上报的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尚未处置的26宗住宅闲置土地名单”。国土部表示,名单中闲置一年以上不满两年的,必须征收闲置费,闲置两年以上的,必须坚决收回。
点评:不能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8, 平安大华基金获批 平安获全业务牌照
在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国内第63家基金公司——由中国平安控股子公司平安信托联合新加坡大华资产管理公司和三亚盈湾旅业公司共同发起的平安大华基金公司,于12月29日正式获得证监会批准,并将于近日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后正式成立。
点评:利好平安
9, 深交所细化中小板保荐工作指引
深交所近日发布第二次修订后的《中小企业板保荐工作指引》。该指引进一步明确了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在持续督导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并重点对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现场检查、关注和报告、发表独立意见、提交年度保荐工作报告等方面提出了更为细化的要求和标准。
10,人民币“八连升” 创汇改以来新高
经过8日连续上涨,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一举突破7周前高点6.6239,并刷新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同时,昨日即期市场收盘价、最高价亦双双站上高位。盘中人民币对美元首次触及6.60元汇改以来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