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财经要闻早评 |
上海证券报:
主板上市公司后年全面实施企业内控规范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26日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连同此前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点评:有利于上市公司的规范化治理,应当是好事。
亮丽经济数据令央行加息左右为难
要辩证分析央行今年年内是否会加息这个问题。如果结合一季度GDP增长与二季度通胀压力看,确实存在加息条件,二季度末或现加息时间之窗。如果加息,则全年只加息一次。但如果二季度不加息,则全年就不会加息。
点评:不加息,但是可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回收央票。
调控成效初显 一线城市楼市成交全面回落
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来说,2010年4月是一个颇不平静的月份。面对部分城市房价的过快上涨,中央果断推出调控“组合拳”,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而在上周,即新政出台后首周,楼市已经明显感受到政策压力,主要城市一、二手房买卖乃至土地交易市场普遍降温。
点评:房价下跌过程:不管政策继续冲高——由于房价高启和银根紧缩导致成交回落——二手房开始降价——开发商由于贷款压力开始降价——房价整体回落——地方政府由于土地出让金减少而鼓励购房——房价开始稳定——房价反弹。
中国证券报:
证监会将把内控建设纳入上市公司日常监管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26日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连同此前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些文件的出台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年报披露即将收官 1621家公司业绩增长25.23%
2009年年报披露接近尾声。沪深两市已披露年报的1621家公司去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1.3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万亿元,同比增长25.23%。1621家公司中,近七成公司业绩实现同比增长。其中,384家公司业绩增长50%以上,224家增长100%以上,23家增长1000%以上。此外,159家公司实现扭亏。
点评:从年报来看,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幅不错,去年的GDP增长是8.5%,而去年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长25.23%,业绩增长是GDP的2.96倍,说明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还是不错的。
适时加息狙击通胀“怪兽”
目前,通货膨胀究竟还有多远?在15个月累计新增贷款12万多亿元后,通货膨胀这头怪兽什么时候会冲出笼子,对此做出判断变得很难。
点评:在打击房价之后,预计通胀会逐步的回落,所以通胀没有那么可怕。
证券时报:
内控建设将纳入上市公司日常监管
昨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召开会议,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连同此前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国资委:遏制央企非主业投资冲动
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王晓齐近日表示,国资委将加大对央企非主业投资的监管力度,遏制企业投资冲动和盲目投资的倾向。他透露,为加强和规范中央企业投资管理工作,国资委近期正筹备出台《中央企业战略指引》和《投资风险管理指引》。
刘新华:逐步扩大资本市场覆盖面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昨日在重庆资本市场创新与发展论坛上指出,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优化配置资源功能,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国民经济的广度和深度,加快利用资本市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加强资本市场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推动地方经济平稳发展。
点评:扩大资本市场覆盖面是引入资金还是引入上市公司?前者利好,后者利空。
证券日报:
中信银行明日全流通 大股东减持概率不大
241.1577亿解禁股,1470.80亿元流通市值,中信银行的限售股解禁虽然数量庞大,但由于此次限售股的持股人为中信集团,再加上目前中信银行基本面良好。有着之前中国人寿(601628)类似的解禁经历后,分析师普遍认为,大股东不会对中信银行减持,解禁对市场影响不大。
央行警示密切关注价格走势 负利率不是加息的理由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示要密切关注价格走势以管理通胀预期。结合近期政府频出重拳调整房地产市场,资产泡沫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而监管层的此番表示,又透露出怎样的政策动向呢?
小盘股“定价发行”可约束新股泡沫
针对创业板、中小板发行人越来越多样化的大趋势,以及中小企业对IPO机制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日前建议为中小企业发行人提供“定价发行”等其他IPO机制的自由选择空间。
点评:发行价格不仅仅看市盈率还要看企业的未来,因此多种发行方式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