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看盘:以估值水平测底部

标签:
股票 |
分类: 凯恩斯看盘 |
沪指连续破位下跌,上证综指昨日盘中最低探至2370点,已经创出2007年以来新低。甚至有分析师认为,纯粹从平均市盈率角度分析,当前的2500点估值等同于2005年的1000点水平,那么是否可以得出结论,大盘会就此止跌呢?我们认为此千点非彼千点,抄底尚需时间。
第一,
第二,就是流通盘。2005年股改之前流通A股所占比重很小,A股市场的流通市值只占总市值的10%,只要不多的资金便可将股价支撑起来。然而随着2007年股改的顺利完成,非流通股开始逐渐流通。全部非流通股将在2010年前解禁,到时的总市值相当于2005年市场的十倍,得需要多少资金来承接?今年以来股市存量资金越来越少,随着流通股份的越来越多,市场只能通过不断下跌才能达到供需平衡。
第三,就是估值工具的选择问题。按照PE值来计算,截至 8月11日,沪深A股平均市盈率为19.02倍。而2005年6月3日,上证指数收报1113.64点,处于2001年以来的最低点,当时沪深A股市盈率为19.96倍,与现在的A股市盈率19.02倍相比,高出5%,为什么PE值水平类似,还要下跌呢?问题就出在这个PE估值方法上。我们都知道就市盈率等于股价比每股收益。大家在牛市可以用这个方法,但是在熊市不能单独使用这个估值方法。大家知道,经济增长与股权分置是支撑中国溢价的两大支柱,随着全流通时代即将到来的,股权分置这一支撑A股溢价的重要支柱将不复存在,前期双支柱支撑的高溢价估值体系的崩溃势在必然。因为,在高通胀和不断加强宏观调控的条件下,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是逐步降低的。所以你就会发现,通胀水平越高,在股价不变的情况下,市赢率也是不断升高的,所以估值的压力会越来越大。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替代PE估值的方法吗?我们认为大家不妨多关注市净率PB,就是每股股价比每股净资产。大家知道998点的时候PE是19.96倍,而人们却忽略了2005年998点的时候市净率PB值是1.5倍,现在PB均值2.8倍左右,明显高于998点的水平,所以下跌没有什么奇怪的。
那么可能大家会问,是不是A股还要跌到1.5倍PB的水平呢?大家可以看看7月底我国与其他国家PB值的比较,从市净率的视角来看,A股市场7月底的2900点对应的PB值在3.4左右,除印度市场比我们略高以外,A股的PB比其他市场总体水平明显偏高。考虑到中国是大国经济,所以我们可以选择美国的PB值做参考,因为中国企业的成长性与美国N指有类似的性质,所以我们认为,给予A股PB估值与美国NASDAQ指数的2.59倍是合理的(不等于低估),对应沪指是(1-(2.8-2.59)/2.8)*2437=2254点,与我们反复讲的2245点非常接近,所以未来如果跌破了2245点,进入2000-2245区间,大家可以考虑只买不卖或者低吸,因为2000点对应PB已经低于标普500指数,属于低估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