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下周股市预测轮盘:震荡筑底,热点切换

(2008-05-25 10:12:16)
标签:

股票

分类: 投资理念

上周预测轮盘回顾: 震荡后选择方向,仍有反弹的动力我们认为下周将面临选择,第一个可能下周继续缩量整理,然后向上,开始主升浪;第二个可能是向下跳空回补缺口后再向上。我们认为之所以会出现第二种选择就是因为成交量已经出现萎缩,沪市成交量低于1000亿是不足以维持连续反弹的,但是只要成交量恢复,则还有反弹的动力,由于震灾将加大CPI的上涨压力,所以我们认为,机构已经对未来经济发展出现分歧,所以上涨的间将推延,震荡将延续。

验证结果:正确。我们预测本周会继续震荡,并且说明如果沪市不能维持1000亿的成交量,则可能向下,本周最低探到了3355点,然后反弹。

下周预测:震荡筑底,由于成交量萎缩,所以市场缺乏做多的动力,所以下周要看市场是否可以诞生新的热点,激发市场的人气,带动大盘向上,我们认为如果下周一个新的热点正在酝酿和诞生,就是通信板块,如果这个热点持续走强,如果成交量恢复,那么可以出现一波行情,如果这个热点不能持续,则将向下寻求支撑。

 

轮盘有效日期

5月26日-5月30日

轮盘性质

长线

 

 

箱底

3295

箱顶

3747

强支撑

3405

关注此点支撑作用

第一

阻力

3517

第二

阻力

3631

300

箱底

3404

箱顶

3865

支撑

3517

阻力

3747

工作线解盘

沪指

3544

沪深300

3805

黄金线解盘

沪指

3547

沪深300

3805

两市收盘已经跌破黄金线/工作线,原则上每次反抽黄金线都要卖出。所以目前阶段应该空仓观望,我们坚持工作线/黄金线上持股,线下持币。

预测热点

3G通信板块、通胀受益板块、新能源

轮盘方向

震荡筑底,

热点切换

在股市里不仅仅需要热情更需要坚持原则,所以坚持纪律比赚钱更重要。沪市成交量维持1000亿以上,站在黄金线/工作线上为我们持股的条件,目前一条都不具备,所以建议持币观望为主,短线参与热点不可超过20%的资金。

仓位控制

目前仓位:

30%甚至空仓

仓位变化

我们要尽量以持币来化解系统性风险。

轮盘解析

我们认为,沪市缺口位置有很强的支撑离,如果震荡构筑底部,那么3295点附近可以考虑低吸。本周我们密切关注通信板块的热点能否持续。

政策分析

三部委发布电信重组公告 重组后发放3G牌照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今天发布了《三部委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公告指出,基于电信行业现状,为实现改革目标,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此外,公告还指出,改革重组应与发放3G牌照相结合,重组完成后就会发放3G牌照。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

 

  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

 

  电信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电信网是信息化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电信业的健康发展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积极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为形成更为合理、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促进电信行业健康、协调发展,应进一步深化电信体制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增强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竞争架构,提升服务水平。

 

  一、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电信业从完全垄断到引入竞争,从政企合一到政企分开,从两个竞争主体到多个竞争主体,走过了一条“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的道路。1994年以中国联通的成立为标志,电信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1998年后,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实现了政企分开、邮电分设,重组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正式成立了中国移动。2001年,以打破固定电信领域的垄断为重点,实施企业、资源、业务和市场重组,成立了新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卫通、中国铁通六家基础电信企业竞争格局。

 

  2001年到2007年,全国电信业务收入从3719亿元增至728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1%,用户数从3.26亿户增至9.13亿户(其中移动电话5.47亿户),年均增长约1亿户。固定、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双双跃居世界第一,市场竞争更加充分,资费大幅降低,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移动通信发展迅速,电信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行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电信业在竞争架构、资源配置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移动业务快速增长,固话业务用户增长慢、经济效益低的矛盾日益突出,企业发展差距逐步扩大,竞争架构严重失衡。为形成相对均衡的电信竞争格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电信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行业协调健康发展,应充分利用现有三张覆盖全国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和固网资产,深化电信体制改革。

 

  二、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目标

 

  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以下简称3G)为契机,合理配置现有电信网络资源,实现全业务经营,形成适度、健康的市场竞争格局,既防止垄断,又避免过度竞争和重复建设。

 

  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则是:把握一条主线,适应电信技术发展趋势和全业务经营的需要,通过深化改革,促进电信业持续健康发展。抓住两个中心环节,一是科学合理设计电信竞争架构;二是坚持自主创新。做好三项工作,一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二是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电信企业;三是维护行业稳定,确保国家信息安全和特殊通信保障。四是兼顾各方面利益,既要保障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又要维护消费者和境内外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发放三张3G牌照,支持形成三家拥有全国性网络资源、实力与规模相对接近、具有全业务经营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市场竞争主体,电信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竞争架构得到完善;自主创新成果规模应用,后续技术不断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电信行业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监管体系继续加强,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分享电信行业发展改革的成果。

 

  基于电信行业现状,为实现上述改革目标,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

 

  三、配套政策措施

 

  (一)大力支持自主创新。一是结合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积极参与国际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制定。二是鼓励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优先使用自主创新产品。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优先支持重点研发、制造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四是政府有关部门利用对外优惠贷款、无偿援助及其他外贸出口政策推动自主创新产品的国际化发展。五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将自主创新作为考核电信运营企业的重要指标,科学、合理确定相关电信运营企业的网络建设和经营指标。

 

  (二)加强电信行业监管。针对重组后新的市场架构,将在一定时期内采取必要的非对称管制措施,促使行业格局向均衡发展,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制。通信行业管理部门将制定更加严格的行业监管政策,对变相阻碍、破坏互联互通、网间漫游的,给予企业经济处罚,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鼓励移动通信运营商相互开放网间漫游业务,漫游结算等价格由政府制定。逐步扩大企业的自主定价权。

 

  (三)促进行业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电信运营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业务融合为切入点,积极推进三网融合,鼓励业务交叉竞争。积极支持应用软件开发、内容提供等信息服务行业发展。引导中外电信运营企业发挥各自优势,扩大和加强在研发和国内外市场开拓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四、组织实施要求

 

  (一)请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卫通、中国铁通六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根据本通告精神,认真研究本单位参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建议和意见,并尽快形成正式方案报相关部门。

 

  (二)如改革方案涉及公司重组、网络资产转让、上市公司合并等问题,实施中应遵循国际惯例,遵守境内外资本市场运作规则。

 

  (三)改革重组与发放3G牌照相结合,重组完成后发放3G牌照。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 政 部

 

  二○○八年五月二十四日

短线操盘

八大纪律

坚持原则,高抛低吸

重点关注股票

从周五涨幅榜上分析,电信重组消息公布,对重组直接参与方及母公司属于重组对象的上市公司影响较大。中国联通(600050)、中卫国脉(600640)、波导股份(600130)、东方通信(600776)、中创信测(600485)等应具有短线获利机会。中兴认购权证:031006 ,如果热点不能持续则需要注意及时获利了结!

 抗通胀(农业、化工)、三通板块有调整到位迹象:600897000998

机构观点

稳定仍为目前A股第一任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