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股指从6124下跌到今,跌幅不小,可以追塑的是首先从估值过高的状态开始下调,随后回次贷危机的影响顺风下行,再回平安的恶意再次引发更大的下跌,随后一系列技术与心理关口的破位,新股破发一步一步加剧下跌与杀跌的动力.
综合来看,跌速之快,跌幅之深不可谓不小,但是为何仍不能止跌,也不见投资者们久已期盼的利好?
近期国家一直控制外汇资金,也在抑制出口,但是外汇资金却在不断增涨,这样来看不排除有当时在高位唱空的外汇资金入市,印花税的下调触及到财政部门的利益,且这个下调在我看来也不能完全改变市场本身的运和轨迹,大小非的不断解禁更是冲击着市场的每一个底线,宏观调控的措施,一方面使大量的资金回流到银行,另一方面信贷投入的减少影响着实业投资,也影响着一些上市公司的扩张,对其业绩增长相信也会有着不少的影响.还有上市公司的对中小投资者不负责的态度也让投资者大失信心.
股市的上涨,要有投资者在这个市场中有利才会有更多的投入,资金的投入也就会推着股价的上涨.而股价的上涨最终要有基本面的支撑,投资者可以从上市公司得到回报,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两个主要的问题;.
一,资金的投入增加问题.
近来银根的紧缩,大家早已明白,这已是一个从股市抽资的明显的渠道.
高额的印花税每年抽走的资金比上市公司产生的利润总额还要高,也就是说投资者如果说想在这个市场中买入股票不动靠投资也是得不到收益的.
大小非解禁一事,更是不可低估,有计算按目前大小非的解禁量来看,到2010年,就是跌到两千点也不为过,虽然看起来有些吓人,但是并非空穴来风,因为这一块来说可以说是目前市场中更为让人担心的一块,因为大家可以想一想,这些大小非们当初投入的股本也就一元,虽有的支付了对价,一般也就是10送3,成本也就是一元多,看看当今的市场,有哪一个不是几倍,几十倍或是百倍,他们要卖出只是少赚多少而不是少亏多少,他们何惧什么价位卖出呢?以浦发发为例,从最高价卖到现在,仍有几十倍的收益,为何不敢又不能且不愿卖出呢?把他们比作洪水在当前市场中真是无不当之处.这些抽也的资金是极少再回流到股市中的,而这一块的解禁出来的资金,三月几各亿,四月仍有一千五百多亿.虽然未必一下子全出来,但是这些股可以说是一涨就会卖出,对市场能有好的作用吗?或是对资金无疑是抽出的.
新股的发行近期是减缓了一些,但是相信,一旦稍暖,政府一定还会很快实行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抽血现象会再次加剧.
再融资之事,由平安引发的更是无底洞,每一个上市公司全有借口来进行再融资,这样对投资者没有回报的事,不是平安一家,(上市不到一年,二级市场投资者没有得到任何回报又开始,有的上市公司一直在融资也没有给投资者回报).
上面说的这些无疑是资金不断从二级市场流出的一种情况, 这些情况如不能得到抑制,相信有再好的投资热情也难免阻止市场不跌,这些因素的控制就政府部门应给出正确的回应的.
二,投资者的回报,上面说了一点,更多的上市公司中这些年来,大家可以看到极少给投资者分红,象盐田港那样不断给投资者回报的公司是少之又少,而股改时大股东们承诺过的年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多少的一些本就不多,再加个可能本就没有多少可供分红的利润,就算是将利润百分之百全分给你,你能得到多少?关于是这个问题我着重说一下现在高管们的待遇问题.
去年一段时间曾有谈过高管们的薪筹问题,当时最高的好象是哪个银行的是年薪700多万我记不清是哪一家了,
这样的年薪我想现在很多公司是差不多的了,不能说他们对公司的管理没有贡献,但是是对谁作了贡献,是对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吗?问一下,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每年从投资中得到了多少现金的红利?很多公司可能这些年来是一毛不拔的,公布年报的时候是不是也应把这些老总们的薪筹也公布一下,看看他对不对得起投资他的股东们,我说的他们的这些待遇还不包括他们每年工作时所谓的公务费用。
现在还来以平安为例,马明哲先生,年薪有6616,1万,其中损出2000万给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整个平安的高管们的待遇2007一年大约是2。82亿之多,投资平安的朋友们你们得到了多少?平安只是一例,其他的一些公司我相信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假设上市公司一年亏损,二级市场上的人是得不到任何利益的,但是高管们平时的开销不会少,年薪更是高不可及,市场的好坏与他们无关,股价的涨跌则更对他们影响极小,如果没有钱了,就可以不断的再融资再来补,反正投资的散户中呆的人很多!而政府某些方面的漏洞也刚好成全了他们。
看一看上面的两个事例,我们知道,长期投资得不到收益,就只能投机,投机中就只好见风使舵,跟着杀跌,杀的越快就跌的越深,
政策面上,要想保住国内企业的融资市场的功能,是不应忽视的,我相信他们想到的可能会更多,但是尽管要想解决这些会有很大的难度,但是是不是可以一个一个,一点一点的来解决一个是一个呢,或者说印花税,大小非减持,再融资的事不好解决,就算是先解决一下对二级市场投资者们现金红利的回报与上市公司的费用与薪筹待遇好象也是一个对投资者们负责的一种态度吧!
没有任何的偏见,只有对上市公司的大小股东们包括二级市场投资散户的一种公正待遇的盼望,也是对企业能保持长期发展的一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