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投公司投资失败的根源在那里?

(2008-01-27 22:35:07)
标签:

股票

分类: 板块研究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直接向国务院汇报工作,董事会主要成员由央行、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等派出。该公司于2007年8月完成工商注册,9月正式运营。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投资30亿美元购买美国黑石集团10%股份是第一笔投资。

根据中投公司披露的高管名单,楼继伟、高西庆、张弘力任中投公司第一届董事会执行董事。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任非执行董事。从目前公司高管人员配备看,都是一些相关金融部门的官员,其中掌门人总经理高西庆为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副总经理张弘力是财政部副部长.

为设立中投公司,财政部前后发行了1.55万亿特别国债,转换成大约2000亿美元作为中投公司的资本金,这些特别国债主要是购买国内的美圆。今年2月29日,首批6000亿元特别国债将要迎来付息日。按照4.3%的年利率计算,中投需要付息129亿元。

   最近美国的利率已经降低到3.5%,由于美国经济的不景气,要刺激经济发展,美圆利率还有大幅度下降的要求,所以后期可能将形成一个套利空间,就是国外的美圆资产不断的流进国内赌人民币升值,然后中金公司以4.3%的利率买进美圆,然后再投资到美国,购买美国国债,年回报是3.5-4%(回报会随美圆利率下降,这里是估计收益),这样,目前每年自然亏损0.3%左右,还不计算美圆贬值因素,所以后期要么人民币一次升值到位,可以自由兑换,要么国内不再加息!所以我们预期2008年中国加息的空间一不大,如果真的是出现2007年每月加息一次的情况,面临的危险就是中金公司因为倒利差交易倒闭或者其管理美圆严重缩水.所以中金的失败是有其天然根基的.目前中金的国外投资基本都是失败的,黑石亏损50%,成了国际笑话.

    相比于国外的投资失败,国内的投资收益却是非常好,中投下属的汇金算得上是2004年以来国有银行股改上市的最大赢家。过去一年中,中国股市涨幅超过100%。目前,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市值已经位居全球银行业三甲,汇金所持有的三家银行的股权市值超过3500亿美元,按市值计算的投资回报率已经达到500%。

为什么国内投资收益好,而国外投资收益不好的现象呢?全世界经济活力最高的地方一定存在最有成长性的优秀企业,由于票市场不是现货市场,所以预期收益将在股价里得到体现,而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他们的企业成长性相对教较差,他们的公司已经发展得非常的强大,再翻倍是很困难的.这点从他们的GDP的增长率可以看得出来,故此我认为印度,越南,中国,巴西的金砖四国应该是最有经济活力的地方,他们是最值得投资的市场,欧洲,日本是最不值得投资的市场,因为他们的经济活力不够.企业每年增长1-2%已经是好企业.

为什么有些国家的资本市场这么不好,还要到国外去投资呢?我猜想是政治因素多于经济因素,毕竟我们的中投公司更多的是政府官员而不是企业家掌握,企业家考虑的是投资赢利.

当然中投公司有很多经济专家,但是要知道,专家可以把金融市场分析得非常透彻,就是炒股不赚钱,因为操作和讲课是两回事;官员做官可以做得非常好,但是管理企业大多会一塌糊涂,因为做官更多的是政治方向的判断,人际关系的处理.企业面对的是市场.所以中投公司做为一个公司存在的话,那么其高层管理者或者其决策人士不应该是书记,而应该是企业家,更不应该是政工师,中金的管理团队应该是企业家和商业精英组成队伍,而不是由官员和经济学家组成的队伍,因管理企业不是管理学校,不是做学问,更不是做官.

官员更多的是依靠行政手段来管理,而行政权力作用的边界是局限在国家权力作用范围内的,财政部长可以在国内随意提高印花税来获得收益,在国际市场随意提高印花税来获得收益行吗.所以我们站在企业的角度分析中投公司,我想其投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他们也没有一个由有实际投资经验人士组成的团队,他们不是在做企业,而是在做官.哪个官员考虑过赢利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