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作文中如何理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要求

(2015-05-28 10:25:54)
标签:

高考

作文

指导

分类: 中文文摘

高考作文中如何理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要求

  目前高考清一色的考查新材料作文,对于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选好角度是作文得高分的重要一环,以前对于“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认识很模糊,很主观,而对于每次新材料作文的立意角度,总会充满了争议,甚至备课组内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意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并不是说公婆均有理,“有理”源于“有据”,而“据”就是题目提供的源材料。最近连续浏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高中语文教与学》等核心刊物,注意到了各地对材料作文的要求,特别是对“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这句话作出了精准解释。现摘抄几个共识理解如下:

首先“含意”不同于“含义”:《现代汉语辞典》(第6版)【含义】(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含意】(诗文、说话等)含有的意思。按照通常理解,“含义”是指词语、句子等所包括的一切意义;而“含意”是指诗文、话语中的深层意义或言外之意。据此我认为,作文材料中“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既包含文字表面的、浅层的意思,也指文字内部的、深层的意思。虽然新材料作文设题时提倡让考生有话说,但有话说不等于可以“满嘴跑火车”,命题者通过考题设置,可将思维能力处在不同层次的考生有效的区分开来,因此所给材料就包含着深层意思或言外之意。

   全国卷《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把作文材料可能包含的多元内容分为:核心内容、“有必要但未必是核心的内容”“一般性但基本恰当的内容”以及若即若离的内容;前三种都在“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内,只有选择核心内容及“有必要但未必是核心内容”才属于“符合题意”,才能列入一二等级;而从““一般性但基本恰当的内容”角度属于“基本符合题意”。从“ 若即若离的内容”角度或完全忽视所给材料进行立意属于“偏离题意”。因此,“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既是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也是考查考生作文立意与角度选择的能力。例如2014全国课标卷二作文材料: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他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材料内容”即不要给野生动物进食。至于“材料含意”,可以多角度分三个层面:一是因为喜欢动物而喂食,这可以理解为爱(游人角度)。二是喂养的害处,这是因爱而害(动物与游人的角度)。三是保护区警示:知错不改,后果自负(保护区角度)从这三个层面立意,写善心勿滥、自强自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等均在“材料含意”范围之内,而写理性的爱、爱与害、尊重规律等更增加了思辨性。如果只是从“不要给野生动物喂食”方面立意,虽然也在“范围”内,却显得浅,且易跑题。

   目前好多老师把新材料作文作为审题重点,这在策略上并无不当,只是多数材料至少会有内容和含意两个层面,究竟哪个该是重点呢?此其一。其二,倘若确定了含意为重点,那么该如何分析和把握含意呢?目前流行的新材料作文几乎都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这一要求,“不要脱离”即需要扣住,而扣住的就是“内容及含意”。很显然,命题之所以不说“内容和含意”,而是说“内容及含意”,旨在取消内容的独立性,强调内容与含意的紧密相关性,以防沾边角度鱼目混珠。换言之,只有体现含意的材料内容才算作符合写作要求(至少理论上如此)。材料内容大多比较丰富,甚至出现多元,而含意则常常是确定的、核心的。含意的把握和确认,需要对感性材料展开理性分析、就理性材料进行本质材料,而这些都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探索与研究,也需要执着和坚持,不可能一蹴而就。

 

"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例子及解说
  
试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陈光标,被称为"中国首善"。他为人做事高调,曾致信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宣称死后将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全部财产;他热衷环保,在无车日当众砸烂奔驰车,蹬自行车上班;他说:"做好事就要留名。"
   杨国强,福布斯富豪榜富豪。他从1997年起匿名捐赠"仲明助学金",至今已帮助数千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直到2007年,奖学金捐赠者的姓名才被披露。杨国强极为低调,很少接受媒体专访,捐款也不让宣传。
   有人说,做慈善,无论高调低调都值得尊重;有人说,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本题内容:陈光标做慈善高调,杨国强做慈善低调。
 
本题含意:做慈善要留名;做人做事要高调;做慈善不留名;做人做事要低调;做慈善,无论高调低调都值得尊敬;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
   
本题核心词:慈善、高调、低调、尊敬。
   1
、立意、题目"脱离"
   
例如: a不要拔高道德标准
       b
名声一一社会的引路牌
       c
凡事应低调
       d
慈善需要领头羊
   
说明:  
   
四个立意,也可做标题,都表明了观点,这是很好的。但是,a脱离了材料,强调的是"道德";b脱离了材料,强调的是"名声";c强调的是"凡事",泛化了材料"慈善"的限制,游离材料;  d 也明确了材料范畴,但强调"领头羊"的意义,偏离了材料的"高调、低调"。"道德""名声""凡事""领头羊"都没有在材料中出现,都不是材料中蕴涵的意义。对材料理解不深不透,造成了"脱离"材料。材料里的关键词在立意、题目中必须有体现,紧扣材料,表明观点。
    2
、开头"脱离"
   
例如,公益事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没有什么利害关联,凭的是一份良心,献的是一份爱心。如果有人非要连公益也不放过,靠它来出名或谋利的话,那可真谓是拿道德换钱,没有了底线。(<要公益不要炒作>)
   
说明:
   
开头要摘引材料,扣住材料写起,紧扣关键词作简要分析,段尾亮论点。本开头对材料没有直接引述(还是直接引述的好)。用"公益"替换"慈善",似有不妥,扩大了材料的内容范围。更严重的是文段末尾撇开了材料转向立论"道德底线",跑题了。材料理解不深,不明白材料作文开头的基本要求与任务。
   3
、叙例"脱离"
   
例如,高调做事使人激发潜能,跨越高山。"乒乓女皇"邓亚萍长得可谓"低调",身材矮小,刚入国家队时体能也很弱,但她有一个高调的目标,即成为世界第一。邓亚萍并不因天生的劣势而隐藏自己的理想,她比队员提早开始训练,绑着数公斤重的沙袋和队员打球。身材和体能上的难关,最终因她的高调行为而克服
••••••
   
说明:
   
论证时,例子要与材料有相似性,叙例要与材料进行相似类比,事例与观点一致,能论证观点。本段虽有"高调、低调"关键词,但是,这两个词的含义,理解错误;事例已脱离材料"慈善"的范围,事例与材料之间不存在类比相似性。对材料及自己所举事例的理解都有误。
   4
、分析说理"脱离"
   
例如,郭明义,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数十年来坚持献血,资助贫困儿童上学,助人无数。(郭明义不是比尔
盖茨,没有在福布斯榜上留名,也不是陈光标那样般闪耀形象,他只是一名普通在岗工人。没有巨额的财富,也没有一呼百应的人气。有的只是每月单薄的工资和他助人为乐的热心。)他低调行善,低调得以至于要人深入挖掘才发现他在行善,这也是心态所决定的。他是一名普通工人,他认为不需要名,利就够了。他选择低调,如同杨国强那样。(郭明义被发现行善后,同样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也被邀请去拍许多广告。)他的存在逐渐浮显在众人的视线中。但这不是他的本意,他的心态告诉他,做人就是要低调,即使出了名也要低调行善。他是值得尊敬的。
   
说明:
   
举例后的分析说理,或诠释内涵,或揭示本质,或深挖根源,或议其影响,或指出意义
••••••但都必须紧紧扣住论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行善的高调与低调,都值得尊敬",本段结尾扣了题。但括弧里的文字,与高调(低调)没有关系,是废话,应删掉。这两处分析说理脱离了论点,脱离了核心词,东拉西扯,思维混乱。文段反复强调"心态"一词,结论句却归结为"值得尊重",论证分析与观点不匹配。
  
叙例与说理,必须提高"向心性","心"就是论点,就是论点中的核心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