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一步步壮大的过程中,如何支配人就成了企业人才管控中的学问。很多人认为,支配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是非常恶劣的,但实际情况却让企业家认识到:要取得更大的财富,就要在支配人这一关成为行家里手。支配好“人”,是避免将企业的优秀资产变成负资产的有利工具,而人力资源则是发挥好人的作用,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
通用电器CEO
杰克·韦尔奇说:“我最大的成就就是发现人才,发现一大批人才,他们比绝大多数的首席执行官都要优秀。”如今,我们可以看到,韦尔奇让这些一流的人物在GE
如鱼得水。把企业管理到这样的水平不是技术技巧的问题,而是需要成熟的人力管理策略。因此,要进行好的中高层管控,首先要明确: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处于哪个阶段?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管理的方向和重点也不尽一致。所以,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做好了,企业发展自然能呈现出和谐的变奏。
起步阶段:培养
企业在这个阶段没有固定的市场、固定的客户群、固定的产品和经营方式,完全是追求利润以求生存。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一般规模比较小,基本在10人以下,不需要专门成立人力资源部门,或者只需要一个人就足够。很多企业在该阶段老板就是人力资源经理,从面试、招人、选人、育人及留人都由老板来最终拍板。企业在这个阶段的最直接目的就是力求生存下来,只有先生存下来才有机会发展,企业此时主要强调业务拓展和成果。
在这一阶段,老板是企业的核心,实行“能人式”的管理,老板个人的思想、观念、准则以及对事情的看法、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着每个员工。所以,这个阶段是领导人和员工直接的对接,信息传递比较简单,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是老板根据企业需要着重培养下属的能力。
成长阶段:复制
当企业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利润越来越多时,意味者企业进入了成长阶段。企业市场的迅速扩张形成人才资源的“饥渴”状态,企业创始人或经理有更多的事务需要处理,无暇在琐事上分身分神,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以制度化的方式对这些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实现企业在利润、效益上的复制。因此,此阶段人力资源的重头戏是:复制。复制能让企业人才辈出,保证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然而,企业家如何让自己企业的运营模式、操作模式、管理模式在不断的复制中保持竞争力,在商战中获得成功呢?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即使别人复制你,你依然可以做到最好。
第一,管控标准。一流的企业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卖技术,末流的企业做产品。做事的标准决定了一个人做的水平,一个标准很低的人,不管他能力如何,肯定做不出高水平的事情。这对于企业来说也同样适用,有了标准,即使你的运营模式、操作模式,甚至管理模式都被复制走了,但是只要你执行的标准比别人高,你将永远比别人做得优秀。
第二,管控文化。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一般已经形成一套自己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很难被复制。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没有文化的企业就像沙漠,缺少生命的活力。文化产生自然的影响力,润物细无声,可以抢占人的心智,牵引人的思想,驱动人的行为,是一种非制度的强大驱动力。富于感染力和兼容力的文化的作用远远超过单纯的产品。
当然,在这一阶段的企业,其业务管理模式已初步系统化,但在管理模式的执行中也有其要注意的原则:
第一,标准化。标准就是发言权、风向标,企业所有同仁的活动都须按照企业制定的标准去做,比如企业在招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方面都已经形成一定的标准化制度。
第二,简单化。标准越简单越容易复制,越简单越容易做大、做快。
第三,流程化。不管你制订了多少标准,标准有多么简单,如果缺少了流程,同仁的执行也会无所适从,抓不住重点。而流程能将松散的步骤连接成一条线,员工操作起来便会顺势而为,让企业的一系列模式的复制过程更通畅。
成熟阶段:变革
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企业,规模和利润有了很大提升,企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在行业领域内拥有巨大的优势,已成为行业领导性的企业,利润则主要来源旗下的知名品牌。此阶段的企业虽然在利润的带动下财务状况大有改观,资金流动速度加快,但是内部庞大的机构要正常、平稳运作,还需要建立起一套自我协调机制。因此,企业此阶段的经营重心在于变革,以减少企业中滋生的官僚主义作风和组织结构及人员的老化,以免因为这些因素而阻碍了企业继续前进的步伐。
变革过程是人们对新事物的认知过程,能给企业带来新的增长和新的活力,安排好这个“预热器”,变革才会带来企业想要的效果。但是我们要清楚,变革首先带来的不是利润和业绩的增长,而是企业内部很多同仁的不适应和不习惯,甚至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因此,变革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内部的动荡和人才的流失,情况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出现树倒猢狲散的现象,这就需要企业的领导在变革中谨慎对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