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正式文件还要马上执行!
2022-07-24 21:31:18
碧翰烽/文
据半月谈报道,多地乡镇干部表示,一些疫情防控措施没有正式文件,有时县里领导就通过微信群通知一声。虽然正式文件没到,但领导指示已经下来了,基层干部“硬着头皮也要干”。
政策文件是一套,实际操作是另一套。不少群众对此不理解,通过市长热线等平台进行投诉。一旦出了问题,基层干部找不到政策依据,容易成为追责对象。
这里面提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由于其效率优先、方式灵活,向来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一个是基层治理越来越强调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规矩意识、规则意识要求越来越严,特事特办作为一种非正式治理方式,容易与之产生冲突。
既要特事特办,又要依法依规,不少基层干部时常因此陷入两难窘境。
这是半月谈深入采访调研的结果,的确是当前基层治理面临的一大难题。一些基层干部对此感同深受,但却无可奈何,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在现实当中,即使是有正式文件的,也往往是语焉不详,大多是些原则性的条文,没有可操作性,缺乏细节条款。于是有基层干部就向上级有关部门请示具体做法,但上级有关部门也不给出具体意见,说是你们看着办,但是不能出问题。
包括有些会议开了之后,也几乎就是讲讲意义,讲讲任务,讲讲要求,但涉及到具体细节的时候,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同样是你们看着办,但是不能出问题。
而没有正式文件,还要马上执行,就更为随意了。也许是为了高效率,来不及行文;也许是为了方便或避责,不想行文。
所以,有的地方为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仅要整治红头文件,还要整治白头文件。现在的情形是,有的连白头的微信群文件都不发了,就是简单发个通知,或者是打个电话,直接就把任务给下达了。
压力已经传导,有没有后患?不知道,也没有人负责,可是会有人捡帐。
从这些现象来分析,碧翰烽以为,主要需要关注几个方面:第一,法治思维方式十分重要。无论是正式文件,还是领导指示,关键在于坚持法治思维方式,就是要坚守法治底线,要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这一点不能突破。只有如此,才不会出现危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也才不会威胁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样也才能维护公信力。
第二,应该厘清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界限。不可否认的是,基层面临很多不可确定的问题和不同于机关之特点,如果完全按照规范化、制度化来操作,如果完全按照程序性来办事,有些事情就会出问题,甚至是大问题。
包括一些基层的改革创新,本身就是要破除既有的规则和制度,不可能按部就班,如果按部就班,就算不得改革创新,只能是执行了。
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是需要突破规则的,那么怎么突破不算违法违规,就要有基本原则和基本界限。一方面要有法治底线约束上级的要求和命令,另一方面要赋予基层一定的自主权,不用总是被各种条条框框所束缚。
第三,其实就是在问责追责方面,防止随意性和泛化。说到底就是这个根本问题。如果不用担心追责问责,上级的指示也好,正式文件也好,只要按规定执行,只要坚持法治思维方式,只要有基本科学的目标任务进行考核,就不会有多大纠结。
没有正式文件还要马上执行!
碧翰烽/文
据半月谈报道,多地乡镇干部表示,一些疫情防控措施没有正式文件,有时县里领导就通过微信群通知一声。虽然正式文件没到,但领导指示已经下来了,基层干部“硬着头皮也要干”。
政策文件是一套,实际操作是另一套。不少群众对此不理解,通过市长热线等平台进行投诉。一旦出了问题,基层干部找不到政策依据,容易成为追责对象。
这里面提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由于其效率优先、方式灵活,向来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一个是基层治理越来越强调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规矩意识、规则意识要求越来越严,特事特办作为一种非正式治理方式,容易与之产生冲突。
既要特事特办,又要依法依规,不少基层干部时常因此陷入两难窘境。
这是半月谈深入采访调研的结果,的确是当前基层治理面临的一大难题。一些基层干部对此感同深受,但却无可奈何,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在现实当中,即使是有正式文件的,也往往是语焉不详,大多是些原则性的条文,没有可操作性,缺乏细节条款。于是有基层干部就向上级有关部门请示具体做法,但上级有关部门也不给出具体意见,说是你们看着办,但是不能出问题。
包括有些会议开了之后,也几乎就是讲讲意义,讲讲任务,讲讲要求,但涉及到具体细节的时候,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同样是你们看着办,但是不能出问题。
而没有正式文件,还要马上执行,就更为随意了。也许是为了高效率,来不及行文;也许是为了方便或避责,不想行文。
所以,有的地方为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仅要整治红头文件,还要整治白头文件。现在的情形是,有的连白头的微信群文件都不发了,就是简单发个通知,或者是打个电话,直接就把任务给下达了。
压力已经传导,有没有后患?不知道,也没有人负责,可是会有人捡帐。
从这些现象来分析,碧翰烽以为,主要需要关注几个方面:第一,法治思维方式十分重要。无论是正式文件,还是领导指示,关键在于坚持法治思维方式,就是要坚守法治底线,要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这一点不能突破。只有如此,才不会出现危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也才不会威胁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样也才能维护公信力。
第二,应该厘清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界限。不可否认的是,基层面临很多不可确定的问题和不同于机关之特点,如果完全按照规范化、制度化来操作,如果完全按照程序性来办事,有些事情就会出问题,甚至是大问题。
包括一些基层的改革创新,本身就是要破除既有的规则和制度,不可能按部就班,如果按部就班,就算不得改革创新,只能是执行了。
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是需要突破规则的,那么怎么突破不算违法违规,就要有基本原则和基本界限。一方面要有法治底线约束上级的要求和命令,另一方面要赋予基层一定的自主权,不用总是被各种条条框框所束缚。
第三,其实就是在问责追责方面,防止随意性和泛化。说到底就是这个根本问题。如果不用担心追责问责,上级的指示也好,正式文件也好,只要按规定执行,只要坚持法治思维方式,只要有基本科学的目标任务进行考核,就不会有多大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