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碧翰烽:
过年,一年一度回家、轻松、团圆的日子。
各种各样的传统习俗、文化是丰富的,但总有一个主题是绕不开的,那就是围绕着“钱”,诸如“恭喜发财”、“压岁钱”,以及说话的禁忌、做事的禁忌,似乎都是在围绕着“钱”,比如不小心打碎了碗,也会说“打发打发”,“发”就是“发财”。
在我的儿时的记忆里,总觉得到了过年的时候,就是来来往往结账讨账的时候,结到账的就高兴,没结到帐的甚至还会大骂一场,即使到了腊月三十也是如此。所以老人常说,年关年关,就是一个“关”。
今年,我到攸县过年。腊月二十七,原本是要去拜访一个亲戚。可是老人告诉我们,今天最好不要去了。
按照攸县这个地方的规矩,腊月二十七这一天,欠账的是大爷,任何人不得去要账。细想而来还有些意思,一年了,还留有一天给欠账的理直气壮一下。
有些讽刺的是,这如今的世道,恐怕早已变过来了,那就是欠账的一直都是大爷。比如那些借银行款的人,几乎都是大老板,谁有他们风光。比如一直欠农民工工资的老板,谁又有他们风光。
就在前几天,一位农民工亲戚打电话咨询我,说是一个小包工头欠了他两万多元的工资,都欠了两年了一直未给,问我怎么办。说实话,我也没有好的办法,就对他说,你这个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还真是很尴尬,你找他去要账吧,人家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就是不给。如果要动真格的,那就向法院起诉。可是对于农民来说,打官司就像是一件很大的难事,一方面觉得很麻烦,效率太低;另一方面面对熟人,似乎又拉不下面子。毕竟都是一个乡里的人。
所以,这“钱”还是没有讨到,只能继续去“讨”,即使到了腊月三十也要去“讨”的。
还有,有位朋友的父亲一直在某县城小区物业公司当保安,今年已经四个月没发工资了,眼看就要过年了,他父亲又是忙又是“气”,忙的是天天要上门收物业费,“气”的是一些小区业主就是以各种理由不交物业费。而收不到物业费,过年工资恐怕都成问题了。
一年又一年,你的荷包是不是涨了,你的日子是不是好了?幸福的日子当然不可能只是有钱那么简单,而如果没有钱,也只不过是空想而已。也许,当我们的年关越来越好过的时候,当我们的一些文化习俗逐渐淡了钱的时候,这恐怕才是真正起飞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