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碧翰烽:官员没有包养情人就显得没面子?

(2016-08-09 08:26:40)
分类: 反腐倡廉

碧翰烽:官员没有包养情人就显得没面子?

翻看违纪违法领导干部的忏悔录,时常可以看到,有人说,发现身边有人给领导送钱后得到提拔,我也就跟着送了,有人说,看到有的领导干部一边大肆收受贿赂,一边还照升不误时,自己慢慢地也就放松了思想防线,还有人说,周围的人都包养情人,自己没有,就显得没面子,等等。显然,这些忏悔正是以从众作为推责诿过的托词。(中国纪检监察杂志88日余闻)

文中就此专门剖析了当前的一种心理现象,那就是“从众”。文中说,“从众是一种常见心理现象,腐败亚文化之所以积重难返,与之有着莫大的关系。”“时下一些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总习惯于跑路子、走关系。他们还振振有词,大家都这样,我不能不合群;安分守己就吃亏,等等。众人的小恶积成大恶。”

关于从众的心理现象,岂止是在官场。在社会上也是普遍存在。当年抢购盐、板蓝根的场面,相信很多国人都记忆犹新。还有起早贪黑地排队,只为了孩子能够读一个好的学校,跳个舞、跑个步、游个泳、买个东西,等等,在一个地方的一阵风是很常见,大家都是在跟风。

为什么国人喜欢从众?大抵有如下之因素:一是缺乏个人的精准判断,平时不爱学习,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实用方面的;二是总担心自己吃亏,而且都还有那么一点贪小便宜的心理,所以与其说是从众,不如说是去“抢”,生怕自己“抢”到了最后;三是认为在从众的环境里是最安全的,即使有违法律、有违道德,也能找到心安理得,“法不责众”的心态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

当没有包养情人都成为了没有面子,这样的腐败亚文化发展到了什么境地,可想而知。包养情人在某些群体已成风气,恐怕以富者、官者居多,有权有钱就作怪,而官商又常常搅在一起,在这样一个氛围,自然就会有影响。

在这样的影响下,包养情人已不存在道德的问题,而是一个能力本事的象征,这就是某些贪官的想法。就如同有人所说,没有人给你送礼,没有人给你当情人,说明你的权力不够大。说到根子上,就是对于权力的迷恋,而且是对绝对权力的迷恋。

这就说明纪律、法律、规则还远没有在贪官那里树立起权威,在他们眼里,明规则没有效,潜规则最实用。因为明规则体现不出他们的官威,获不到特殊的利益;而潜规则既可享有特权,又能攫取个人利益。这就导致一些官员只会去追捧潜规则,并将潜规则“发扬光大”,从而形成了一个群体,以便形成一个安全的共同体,既然大家都如此,也就心安理得了。

所以有些话常常被一些官员拿来说道说道,诸如“水至清则无鱼”,讲的就是在反腐方面不要太讲原则、太认真了;“法不责众”,大家都这样了,不敢怎么样了;“腐败能够促进经济”,公款消费、大吃大喝也是在拉动经济嘛;还有“宁要干事的贪官”等等。

如果想要规则、制度在官员心里头生根,一方面要强调制度、规则的权威性和刚性,真正做到“零容忍”;另一方面也还得有一个明确的导向,那就是对于遵守规则、制度的人,不能让他们吃亏,要能够从中收获到应有的人生价值,这一点不能只是说说的,而是要有实际行动的。这就是说,任何一个规则、制度,也要既要压力,又有动力。

欢迎搜索关注“碧翰烽”微信号(bihanfeng-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