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女县长35岁直升任副厅级应成为常态!
(2016-03-10 18:34:49)分类: 时政评论 |
碧翰烽:女县长35岁直升任副厅级应成为常态!
一般来说,县(市、区)长先接任书记,才有可能进入副厅级领导行列,像彭映梅这样,直接从县长直升副厅级领导的毕竟是少数。公开简历显示,彭映梅出生于1979年,2000年7月,彭映梅从江西师范大学毕业后,以选调生的身份到樟树市观上镇任镇长助理。“选调生的起点比一般公务员高,他们一参加工作就是副主任科员级别。”南昌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大江网2016年3月10日)
此后,彭映梅担任过樟树市观上镇镇长、樟树市吴城乡党委书记、樟树市市政府市长助理。不到30岁时任共青团宜春市委书记(正处级),32岁转任资溪县县长。
在资溪,彭映梅主打“生态经济牌”,她不仅率县旅游部门及主要景区负责人到武汉“吆喝”卖生态,而且还提出“实行全民营销和网络营销,发挥‘资溪面包’遍布全国的人脉优势,大力宣传‘纯净资溪’旅游品牌”的营销思路。专家表示,这说明年轻干部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善于用创新思维去推进工作和解决问题。
关于这起新闻,也许引发关注的点就是以下几个:一个是女干部;再一个是35岁,年轻;另一个就是副厅级。
当然,人们更多关注的也许是其背后,有没有什么值得联想的秘密。
不过,在我看来,像类似这样的干部提拔应该成为一种常态,而不能是一种少数或特例。为什么?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如果是“少数”或“特例”的话,就可能成为一种特权、一种包装,并不具有普遍性,是不符合制度化的,也是对于广大干部没有什么激励作用的,有的时候就可能演化为一种政绩,反而不利于干部的整体成长。
第二,从这位女县长的升职来看,也就是从正处级升到副厅级,应该是非常正常的,没有什么破格之举。恰恰相反的是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潜规则”或“僵化的体制”,比如要先接任书记之类的。也就是说,在本是同级别的官员中又分出了一些差别,这种差别可能就体现在“实权”或“地位”方面。而这种规则,应该是僵化的,并不利于人才的充分流动,反而滋长了官场的“等级制”。
第三,对于年轻干部要大胆地用,女干部也要大胆地用。当然,这种大胆要显示其公正性、常态化,而不能是一种临时性、包装性,更不能存在用人腐败,要让所有的年轻干部、女干部都能看得到希望,只要是努力了、奉献了。
如何保证公正与常态化,就是要公开透明。一是选人用人的规则要公开透明,要能给所有年轻干部以机会,而不能只是少数年轻干部的机会,这个选拔的范围要宽泛,要有竞争性;二是对于选用任用的年轻干部,要最大限度地公开其个人事项,比如身份、财产等等,要经得起社会监督;三是要公开其工作实绩、能力水平和群众口碑,接受社会评判。
因此,关于这位35岁女县长升副厅级的事,应该成为一种常态,而不能只是她个人的一个特例,否则就没有多大意义。至于该位女县长的能力、政绩、口碑,历史和人民会给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