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小企业干不下去主要因工人工资高?
(2015-12-07 08:50:45)分类: 社会观察 |
碧翰烽:小企业干不下去主要因工人工资高?
近日,有在沿海地区办小企业的朋友返乡,谈到今年的经济形势,都说很难很难。
有位朋友一直在广东从事鞋厂方面的配套,这两年明显感到了危机。因为有不少鞋厂减产、甚至于关门,尤其是一些中小鞋厂。
他说,有位客户四年前在老家办了个小鞋厂,主要是接订单后进行加工。一般情况下工人都在150人左右,高峰时曾经达到220人左右,可是今年到现在已经只有十几个人,经营惨淡,实在出乎意料。
我还问他,就他看来,目前还有哪些行业也面临同样的困境。他说,还有玩具、纺织等等,都是如此。一些原来在老家办的制衣厂,也面临减员、减厂。
我们一起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这里面有什么原因。首先我们都认为,现在象那些处于低端加工的行业,恐怕都面临淘汰的命运,因为技术含量不高,尤其是产能出现过剩,而人们的消费需求已经开始发生大的变化,追求产品质量和个性成为新的消费潮流。
当然,在他看来,更为重要的原因却是劳动力价格上涨,工人工资太高,加上五险一金必须要买,企业压力明显增大,实在是请不起工人。所以现在有的工厂在不断减员。
我说,这恐怕已经成为一种刚性成本。而且情况还特别尴尬,一方面是企业主觉得劳动力成本高,另一方面劳动力又觉得收入低,根本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
显然,这里面已经明显感觉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了,出现了结构性的矛盾。一者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低廉的劳动力已经不复存在;二者现有的教育体系,重在培育学术精英,职业教育远远适应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三者企业创新制度体系还很薄弱,使得劳动力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还不能适应,无法显示出劳动力的技术优势。
当时我又抛出了专家的观点,说是未来解决经济问题的一个重点就是给企业减负,而其中减税应该是个重心。他说,这是应该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主要受益者恐怕还是大企业,因为中小企业目前税费负担已经很轻了,即使再减,力度也不大。中小企业面临的负担仍然是劳动力成本。
显然,未来的经济转型是一个痛苦过程。只有那些将精力集中把产品、服务做到极致的人,真正能够在技术、创新上有大的突破的企业,才可能笑到最后。
就在这样的情形下,仍有几位朋友目前已经决定在外地又投资办厂,他们说,品牌、诚信最重要的,他们要做行业最好的产品、最好的服务。不管能不能成功,不管能不能做到最好,能够有这个认识,也许是今天一些企业如何转型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