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当县委书记不用送票子找关系是怎样的机遇?
(2015-05-15 08:30:04)
标签:
县委书记票子老实人干部机遇 |
分类: 时政评论 |
山西发生了系统性、塌方式严重腐败问题,吏治腐败在其中尤为突出,刷新吏治也成为山西重塑政治生态的重中之重。目前,山西空缺实职省管干部300多人,不少为厅处级岗位,加之经济形势严峻,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补”好这批干部是当务之急,也会成为“风向标”。(人民日报2015年5月13日)
其中有个细节很值得寻味。“县委书记这么重要的职位,不用送票子、找关系,符合条件、有能力就可以上,这是多好的机遇啊!”这是一位领导在打消一名符合条件的副处级干部疑虑,鼓励他参加县委书记选拔时说的话。
这句话从一个侧面反映山西政治生态之变。
我能够想象这位副处级干部的疑虑,几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位副处级干部想要当上县委书记是不可能的,这也不符合长久以来的一种干部规则。何况现在还有领导对他说,“不用送票子、找关系了”,这是多好的机遇。
听到这样的一番话,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忧伤。
首先,说明在当前的干部任用当中,这种送票子找关系的现象依然存在,而且这种观念已经在一些干部心中根深蒂固。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买官卖官、跑官要官一直存在着,送票子、找关系,可以说是一些地方突出的问题。十八大以来暴露的一些贪官问题,特别是“一把手”,几乎都与用人腐败有关。比如甘肃一位县委书记落马,就牵连129名同僚和下属。所以有民间俗语“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上级重用”。
其次,深刻反映了当前老实人吃亏的严重现实。让老实人不吃亏,也许真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但在现实中却显得有些苍白。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官场内,老实人往往会成为“不中用”的代名词。事实上,无论是事业的进步,还是财富的创造,都是离不开老实人的。可是,“会学不如会玩”,“有能力的拼不过有关系的”,如此等等,严重挤压了老实人的空间。在眼下高压反腐的同时,真正大量起用老实人的局面还没有出现,这也是为什么当前“为官不为”、“苍蝇遍地”的原因所在。
最后,我们还得来说说机遇。上述山西领导称这是一个多好的机遇。我相信,对于山西的领导干部来说,特别是那些过去一直坚守廉洁、老实做事的干部来说,应该是一次非常好的机遇。
按照这次山西选官的经验,有不少创新之举。以选任县委书记为例,备选人需要经过市级组织部门初审、市级纪委审核,包括配偶及共同生活子女的房产、经商等情况专项核查;省纪委进行廉政审查,省委组织部和省纪委共同进行廉政核查,对拟任人选公示后的举报问题核查,强调做到全程民主、全程差额、全程署名、全程留痕、全程追责,不留死角。
“组织上派人做家访,到我家里去问妻子、孩子情况,还去问邻居。”新任副厅级干部、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杨吉平说,“这些我事先都不知情,这样的阵势以前提拔干部从来没见过。”
这样的一些做法与思路,应该是多年来没有过的。可是这样的机遇,恐怕目前还只在于山西,其它地方是否照此去做,能不能把一个副处级干部直接选到县委书记位子上来,还真是难说。
而在这位领导口中所说的“不用送票子、找关系”,更会留给我们无限的深思,这样的状况还有没有,又该怎样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