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点半学校靠什么免费帮家长看孩子?
(2015-04-20 08:43:45)
标签:
孩子孩子们辅导功课社区学校 |
分类: 社会观察 |
常德市城区小学放学时间一般在下午4时30分左右,而家长一般都要晚上6时才能下班回家,近两个小时的监管“真空期”,孩子们的安全如何才能得到保障?(尚一网 2015-04-12)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常德市在不少社区已经试行了“四点半学校”模式。就是社区免费提供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学习活动场所及相应配套管理服务;教育部门则安排辖区学校教师轮流支教,为同学们义务辅导功课,切实解决孩子们放学后无处可去的问题,实现学校与社区的无缝对接。
率先试点的是武陵区府坪街道方家巷社区,去年5月正式开班后,周一到周五的16:30-18:00,由市四中的老师轮流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去年有30多名孩子,今年也有10多名,都是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在50多平方米的教室内,黑板、桌椅、电视等设备一应俱全,隔壁还有阅览室和休息室,做完作业后,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看书,也可以进行游戏。除了社区附近的老师参与辅导和管理之外,社区还招募了志愿者和热心人士。
这种模式的试行,虽然初衷只是为了解决孩子们的安全和家长们的监管难题,但如果能够形成长期的做法,必然会催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效应。
一是能否破解“补课”这个顽疾,值得观察。时下,关于“补课”的现象比较突出,尤其是一些私人补校素质参差不齐,有个别老师也是利欲熏心,热衷于搞补习,使得孩子的学业负担很重,家长也会高昂费用苦不堪言。其实,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在小学阶段给孩子补习的根本原因其实不在于功课的提高,而在于安全与监管的难题,找一个人管管而已。如果“四点半学校”能够真正长期坚持,并且是让其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一个家,而不是一味地以辅导功课为主,必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是能否在校外素质教育方面探索路径,尤其可在破解孩子安全方面创出经验。现如今应试教育的压力,以及安全方面的压力,不少孩子几乎是关在教室里学习的,学校不敢组织太多的校外活动。而从孩子的天性与教育的本真出发,孩子是应该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需要在外活动的,如果能够把“四点半学校”作为一个试验田,尤其是校外素质教育方面探索出一条路径,这需要一个长效机制来解决。比如经费的来源,志愿者和老师的稳定,活动内容的设计,安全责任的明确。
三是能否破解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不高的问题。随着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人们的更多生活开始转向社区。然而至今困扰社区的问题仍然是认同感和归属感问题,人们还不能真正感觉到社区的“家”的存在。如果能够从孩子的关注开始,也许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社区只要搭建好平台,建立好机制,让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充分去发挥,是完全可以做出大文章的。而这样的文章,也必将产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能不能长期坚持下去,这是一个值得观察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