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哈尔滨火灾为何如此重视“领导重视”?
(2015-01-04 08:34:37)
标签:
火灾灾难领导们县领导哈尔滨 |
分类: 社会观察 |
央广网哈尔滨1月3日消息 记者从今天上午刚刚结束的哈尔滨市政府召开的全市安全生产会议上了解到,哈尔滨北方南勋陶瓷大市场仓库大火,目前已经造成了5名消防战士牺牲,14人受伤,549户2000多名居民以及部分的临街商户受灾,直接的财产损失和火灾的原因目前正在统计调查当中。
据东方早报消息,此前哈尔滨通报火灾共585字,其中“领导高度重视”占258字。
诸如此类的消息还有很多,2014年12月15日零时20分左右,河南新乡长垣县蒲东街道皇冠KTV发生火灾,有1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中一篇《我县一家KTV发生火灾》报道只有126个汉字,其中讲述当地县领导如何高度重视、亲自到现场指挥内容的文字数量,占到了74个。
还有一篇《我县全力做好皇冠KTV火灾事故处置工作》报道共有9行文字,其中有8行内容是讲当地县领导如何处置火灾事故的,其中有4行是当地县领导的讲话要点。
为什么一个灾难性的新闻,往往是领导占据了主要位置,似乎在这个时候,总能让人感觉到领导们的亲切与存在,而忽略了所有痛苦的存在。
一般人就会想,为什么平时看不到领导们的高度重视?火灾等灾难之前,这些领导们又都在干什么?他们怎么都会在灾难之时全部出来了呢?他们是想表达自己的功绩,还是想掩饰自个的过错。
在当前的现实中,官本位也一直影响着媒体的传播,不少的新闻报道几乎都是以“领导为中心”,大小新闻都是领导如何如何。当然在灾难面前,也是如此而已。
在这样的规律下,有的新闻媒体甚至就是形成了“灾难八股文”的报道形式,所以有些常看新闻的读者不到现场,就能替记者把一大段新闻稿写好。比如@不遷山館总结: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作出重要批示、启动应急预案、全力救治伤员、现场指挥调度、搜救基本结束、原因正在调查、工作有序进行——中国灾难八股文。
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大灾大难,在突发新闻时,只要记住了这些高频词和套路,再改一下时间、地点、人物、伤亡数字,一篇灾难报道就此完成。
这样的一种形式,其实也是“四风”的一种表现,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更重要的问题在于推脱责任、淡化责任。这也是中国的官员道歉难、引咎辞职难的原因所在。
因此,还是希望多一些实在,少一些套话,少一些假话。也许领导们根本还没有那么重视,只是有了一些心慌,所以就多了些“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