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

(2008-02-20 19:46:08)
标签:

杂谈

分类: 英语美文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     ——[美]马克·吐温

黎明悄然而至,黑幽幽的树林如同坚实的壁垒,这会儿成了灰白色。
宽阔的河面在眼前打开,水面像玻璃一样平滑,泛着一圈圈幽幽的白雾
没有一丝风,树叶一动也不动,一切如此静谧,让人感到无比惬意。

这时一只鸟儿唱了起来,另一只也跟着唱,
不一会儿百鸟争鸣,成了一场热闹的音乐狂欢。
可是你一只鸟也看不见,只是在歌声中穿行,仿佛歌声自己在唱。

天更亮了,可以看到近处稠密的树叶一片浓郁的绿色。
这绿色在你面前越来越浅,一英里外或更远一点,
在下一个伸进河里的岬角上,已淡成春天娇柔的嫩绿。
再远处的岬角几乎没了颜色,最远处的则在数英里外的地平线下,
安静地睡在水面,化为一团氤氲的雾,与周围的天际连成一片。
这一片河面好像一面镜子,映出树叶、曲折的河岸和那些渐渐远去的岬角幽暗的倒影。
啊,这真是太美了,那么柔和、浓郁、美丽!

太阳完全跃出了地平线,在这边的灌木丛上洒下一片粉红,在那边洒下一缕金光,
还有那最美不过的一抹紫烟,你得承认这是真正值得铭记的美景。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读者》2008年第01期
(Chapter 30, Life on the Mississippi)
赏析: 马克·吐温(1835-1910),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本段选自其长篇小说《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活泼风趣不同,这里展现的是安静之美,调子是平和、安详和抒情的,行文也因此少了些跳跃,多了些平稳。通篇的小句几乎差不多长,大段写景而不使用长结构,优美而不至于“文艺腔”,正是马克·吐温的难得之处。标点符号的运用也是这段文字的一大特点。我们看到,仅从意思上讲很多用分号的地方都可以用句号,可是作者迟迟不肯结句。眼前的风景是空间性的,不管是第一句的树林、河面,还是渐去渐远的岬角,都在空间中展开或延伸,而行文却是时间性的,必须逐一写来。看到的风景是一个整体,不容分割,所以行文也在一句之内完成。可见标点的选用也是匠心独运。另外,热情而不热烈,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随着不紧不慢和乐在其中的描写,作者对密西西比河的赞美和热爱已经透过字里行间流露出来。而且貌似平静的描写实际上在蓄式待发,但高潮的到来(啊,这实在太美了;柔和,富郁,美丽)却是静穆的,仿佛一幅油画。高潮之后是简短的描写,欣喜甚至欢快,最后是平静的结束:值得记住。或许正因为含蓄和内敛,才更值得回味。总之,这段写景优美节制又不乏活泼自然,清新生活气息让我们如临其境,这种格调在同类作品中实属难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美腿与丑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