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南方人物周刊
南方人物周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226,941
  • 关注人气:36,6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依萌 用国际化的角度讲中国故事

(2013-09-08 10:07:13)
标签:

南方人物周刊

金依萌

一夜惊喜

文化

金依萌 <wbr>用国际化的角度讲中国故事

金依萌

华语第一个票房过亿的女导演,并有多部英、中文电影剧本被好莱坞电影公司相中并购买,作品有《旗鱼》《非常完美》《一夜惊喜》。

“当下的电影市场很疯狂。中国的观众现在还没有那么挑剔。他觉得只要你真诚地在做一件事情,他看到了,就会买账”

 

 特约撰稿  马戎戎  发自北京

“小鸡电影”

 电影《一夜惊喜》中,范冰冰饰演了一名时下中国社会常见的“白骨精”:年过三十、事业成功,美貌与智慧并重,然而感情仍无着落,人前坚强,人后脆弱。

这样的形象,让人想起时下流行的词汇“女汉子”。

女导演金依萌说,她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女汉子”,她也很理解这样的女同胞:“不愿意受人约束、喜欢自己去成就某些事的女孩子,就会辛苦一点,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这样的女孩子经常是一开始摆出‘我不需要你帮忙,我己可以挺’的姿态。慢慢地就会越来越少的人来帮你。因为你自己以前都是这样说的么。”

金依萌说:“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但这是一种没有办法的状态。”。

曾几何时,金依萌也是这样的“女汉子”。从小学习歌剧,来到北京求学;做过流行歌手、电影音乐栏目导演;当发现自己的终极梦想还是“拍电影”时,她独身前往美国,学习了两年电影。在此期间,在美国电影学院注重实践的风气下,她一人可以身兼多个工种:既可做导演,又可做场工,还练就了一手漂亮的“木工活儿”。

这样的状态在她遇到目前的先生之后结束了。现在金依萌认为,“女汉子”只是一个过程:“每个女孩子可能都在人生的某一阶段是个女汉子。等她遇到那个合适的人,就变成了一个小女人。”

《一夜惊喜》上映6天,票房已经过亿。在同期有《环太平洋》、《小时代2》、《一场风花雪月》的七夕市场中,这着实是个不错的成绩。2009年,她执导的《非常完美》票房破亿,一度成为华语电影票房最高的女导演。

电影《一夜惊喜》依然延续了《非常完美》唯美、童话、梦幻、浪漫、充满喜剧感的“成人童话风格”:范冰冰饰演的“大龄剩女”、“白骨精”米雪在生日Party 的一夜疯狂后发现自己怀孕了。谁是孩子的父亲?成为她和观众共同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很多情节和笑料因此而展开。

在好莱坞,无论是《非常完美》还是《一夜惊喜》,通常被称为“小鸡电影”(chick flicks),这类电影通常针对年轻女性,轻松,浪漫,通俗,满足她们的小梦想。和讲求血性、肌肉、动作的“纯爷们电影”(guy-cry film)恰成对比。

相比《非常完美》,《一夜惊喜》将“小鸡电影”与中国本土现实嫁接得更加圆熟,当然,这也得益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大龄剩女”、“白骨精”,美貌与学历并重,然而感情无着落、人前坚强、人后脆弱的米雪,是时下许多北上广大都会女性的典型写照;而单亲未婚妈妈在高素质女性人群中,也不再是一个罕见的选择。

最令女性观众羡慕和满足的情节,应当是米雪周旋于众多帅哥之中,而比她年纪小很多的加籍帅哥李治廷,虽屡遭拒绝,依然对她不离不弃。

对于备受女权主义者诟病的“小鸡电影”的称呼,金依萌并未表现出过多的敏感与反感。她说,她所理解的“小鸡电影”,就是“浪漫喜剧”:“我很喜欢这个类型,因为我觉得让大家相信爱情,相信爱情是美好的,给大家正能量,是一件非常积德的事。我很愿意做这件事。”

由于片中云集包括李治廷、丹尼尔在内的众多帅哥,这部电影被戏称为“男色诱惑”,李治廷也在面对媒体时开玩笑地抱怨金依萌总是让他“裸”。问到这个问题,金依萌的回答是:“如果和戏没有关系,我就不会让他们这么露了。”

“那么多男导演拍电影,都喜欢让女演员穿着比基尼在镜头前走来走去。这是一个女性观众为主的电影,我就要让他们很养眼。这是我的一个品位。”

电影是个造梦的过程

2008年,刚刚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电影学院回到中国的金依萌,拍摄了电影《旗鱼》。那是一个发生在“文革”期间的故事。然而金依萌并没有把重点放在“文革”上,而是将之做成了一个“励志”故事。青春勃发的青年男子,美丽的少女,清新唯美的场景,都使这部电影呈现出一种亮丽的,不同于一般以“文革”为背景的国产电影的面貌。在2008年的上海电影节,这部以“体育电影”名称出现的影片,一方面因为流畅的类型化叙事、清新的面貌引起电影圈注意,另一方面也引来一些“虚化历史背景”、“缺乏历史责任感”的批评与争议。

然而对于金依萌来说,《旗鱼》不过是她力图将好莱坞类型化叙事与中国本土题材相结合的第一步努力。回头看这部处女作,她说,之所以淡化历史背景,一是因为“文革”在中国的创作中依然是个敏感话题,另外,她认为现在的年轻观众不会再对“伤痕”、“反思”等常见的“文革”电影思路有太大的兴趣:“这是一个励志电影、一个爱情故事。讲人,讲故事,是最重要的。只要观众相信这个人物了,人物做的任何事情,他们都会把他合理化。”

金依萌始终认为,电影是一个“造梦”的过程。她说:“我不太喜欢很脏很丑的电影,如果你要看那些,可以去看纪录片或新闻联播。电影对我来说就是一个造梦的过程,有梦想的人。在我的电影里,没有把一个城市特别明显地表现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个TIMELESS的空间,一个虚拟的地方。”

2009年,《非常完美》上映之后,很多人用“时尚电影”来形容它。然而金依萌认为,自己从未特意想过从“时尚”的角度去拍摄一部电影:“在美国没有时尚电影这个概念,它就是Drama。中国人觉得什么东西忽然洋气了,就命了一个名叫作‘时尚’。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拍一个时尚爱情故事,那不是我的品位。如果说它真的是一部时尚电影,那是我从最基本的审美出发,我希望它能够过多少年以后去看,还是美的。你看我在电影中使用的道具,都是80年代和90年代风格的混搭,但它看上去就是很美。”

对于时下很多电影对于“时尚”的理解,金依萌并不赞同:“目前很多浪漫喜剧都是这样:穿着漂亮衣服、开着名车在大城市里生活。然而这是非常脱离实际的。从一个国际化角度去看这群人,他们并不是能博得人好感的一群人。但在中国人眼中,这似乎是时尚的生活方式。”

按照时下流行的品牌植入模式,作为一部都市爱情喜剧,又有范冰冰、黎明、丹尼尔、李治廷,植入许多奢侈品牌并不难。然而金依萌拒绝了很多品牌的植入:“因为我们用不上。”

金依萌坚持,电影中所用的服装、道具,都要“符合人物的需要”,要“合理”:“服装和道具,都必须要符合演员的身份,如果不能的话,我宁可不用。它要合理化,而且能帮助我的演员去演戏。不合理的东西,不是我们需要的。在《非常完美》里,你也看不到大的名牌、品牌。我们也有植入,但我相信我们的植入是最好的。”

她秉承了好莱坞“尊重观众”的传统:“观众付钱买票,给了我们他人生中的一个半小时或者两个小时。我们应该尊重他,保护他,在整个观影过程中,不要让他受到任何侵害。你要一秒一秒地抓住观众。怎么能够用跳戏的方式去影响到这个?这是非常不专业的行为。”

成为“电影人”,而不是“电影导演”

2009年-2013年,金依萌没有拍戏。一个原因是她恋爱了。还有一年,她在美国筹备项目,在一年内,拿到了两个项目:一个是和派拉蒙公司合作的一部浪漫喜剧;另一个是为福克斯电视台制作一部新剧。她说:“任何中国导演都没有我这样的机会。我觉得我自己很牛逼。在这么短的一年之内能拿到两个这样的项目。我的对手不是中国人,我的对手是美国人。我觉得我的优势是:我是中国的导演,但又熟悉美式的方式。”

然而,在好莱坞严密的制度之下,项目等待的时间超过了她的想象。朋友提醒她说,再不回国拍戏,就被国内观众遗忘了。于是她回来了。

在她眼中,当下的中国,是一个完完全全可以“自我发挥的时代和舞台”。相较好莱坞严密的体制、漫长的等待,中国电影人已经被“宠坏”了:“只要你有一点好东西,一堆人扑过来。只要有人喜欢你的东西,你不用经过什么流程就可以拍了。然而在美国是:你要一层一层一层地经过很多流程。这些人真的不在乎你的东西,他们的状态是:我在打工,我在做事情。而在中国,现在是一个流程缩短的过程。这时很重要的是,投资人是不是冷静、专业,具有一个对剧本的识别能力,这个团队和导演的识别能力。如果有这个识别能力,就比较容易成功。”

金依萌说:“对我来说,肯定在这边呆着很爽,因为我知道我可以保证的东西是什么。我有我的识别能力,我自己也可以做制片人,现在也很容易拿到钱。”

“当下的电影市场很疯狂。我觉得是件特别好的事情。现在大家把市场做好了,把市场做热,对中国的电影人来说,是特别幸运的事情。”然而她同时认为,这个时期,只是一个“过渡”:“现在很多赚钱的片子并不是纯粹的商业片,很多不是纯粹类型片的电影也在赚钱。这说明什么,说明观众不介意。中国的观众现在还没有那么挑剔。他觉得只要你真诚地在做一件事情,他看到了,就会买账。但我相信这个时期不会太长久。”

2009年,金依萌以“新锐导演”的身份参加第四届青年影像论坛,在论坛上她提出了“导演要会讲故事”的标准。她认为,中国电影目前的发展虽快,然而工业化程度却远远不够,其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专业化的电影编剧很少,没有好剧本。”

金依萌认为,制作商业片比文艺片要难很多倍,“当你顾及到别人感受的时候,才显出你的skill。你希望你的故事,10个人都是在你设定的一个点,跟你哭,跟你笑,跟你有一样感受的时候,这是在讲故事。但如果你在讲一个故事的时候,抱的是‘谁和我一样聪明’的话,那就是在放弃观众。这种趋于自恋的行为,其实是没有技术含量的。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就谁都可以做。电影是个技术活,它是要求在理性的基础上把感性恰到好处地融入进去的一个过程。我特别爱这一点,因为这是聪明人的游戏。如果你智商不够高,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它不是一个纯粹靠感性的工作。”

她说:“很多人都要求一部电影要有深刻的内涵,我特别不同意这样的观点:要比苦,谁也不比谁少一些。人生已经太多的痛苦,每个人家里都有一堆事。你要拿出来晾一晾么?还是要让人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好人有好报。这些都是正能量的。我希望能够把这些东西传达给观众。因为我自己也是这样的人:当你把每件事都往好的地方去想的时候,总会有好的结果。”

回顾在美国的学习经历,金依萌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从此成为了一个“电影人”,而不仅仅是“电影导演”;以及,成为一个“国际人”,而不仅仅是“中国人”。

“我学了8年声乐,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水平参差不齐的老师,把我的嗓子教得乱七八糟。最后我跟了一名非常优秀的老师,跟他学习,很简单的几个方法, 练习就让我把最美、最好的东西全都练出来了,一点都不费事。从那个时候我就知道:方法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所以那时我决定去美国,用最短的时间,学最好的东西。”

“在美国,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到了技术:写作的技术、做制片人的技术。我成为了一个真正的film maker,一个电影人——我先变成一个电影人,才成为一个电影导演。也是在美国,我了解到了类型片到底是什么,我开阔了视野,我做决定的时候,会做出一个国际化的决定,而不是仅仅从中国人的角度出发——我变成了一个国际人,而不仅仅是中国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