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良夫妇 11个孩子的爸爸妈妈(下)
(2010-06-25 17:20:00)
标签:
中国青年领袖杂谈 |
分类: 封面人物 |
爱能走多远
结婚之前,阿娥预感自己会生一个儿子。这种感觉在嫁给张中良之后仍然存在,尽管她已经做好了没有夫妻生活、没有孩子的准备。
在老家时,有海外关系的亲戚总在给她介绍对象,她都不喜欢,她想要志同道合的男朋友,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恋爱。老家的朋友很多嫁到了国外,而村里人都知道阿娥嫁给了一个残疾人。她的父亲至今也没有想通,她为什么非嫁张中良不可。
在阿娥看来,爱情、婚姻和信仰都是一种使命,“我跟你谈恋爱,就是想着嫁给你”。阿娥的母亲并不介意张中良的残疾,她跟阿娥一样觉得这么做是对的——依照上帝的旨意嫁给一个男人。她也是基督徒。
阿娥觉得自己性格太强悍,不够温柔。“如果他的身体健全,他不会选择我。”阿娥很肯定地说。结婚以后,张中良还一直问阿娥,“你怎么都没有跟我撒娇?”
在琐碎的家庭生活里,阿娥渐渐发现了丈夫结婚前后明显的变化,她觉得既好笑又无奈。“以前我做什么都行,结婚以后他就开始挑剔我讲话太大声,他总说,为什么以前谈恋爱时你跟我讲话都不这么大声?”张中良对阿娥做事上的粗心也变得苛刻起来,“搓背的时候不注意把他弄痛了,他就有点生气地把我从澡堂里赶了出来,因为以前在家里,家里人都很照顾他,他妈妈都是把饭菜端到他面前的。”
对于婚姻生活,阿娥从来没有太高的期待,她从一开始就记住了医生的忠告,结婚有可能缩短张中良的生命。她觉得自己没什么要求,或者早就学会了克制。她含糊地一语带过,“就是那么回事”。
“我也问了自己好多遍,是不是真的爱我丈夫,他也问过我很多次是不是真的爱他。”每次丈夫出门,阿娥总要陪在身边,或者在家里为他祈祷,她觉得这应该就是爱了。“下大雨时,他一个人在外面,我在家里经常很担心他回不来了。”
而在张中良看来,爱就是“把我变得更像男人,把她变得更像女人”。他们觉得必须给孩子们做一个榜样,告诉他们,相爱原来是这样的,婚姻原来是这样的。在他们看来,爱情和婚姻是一种选择,但一旦你做出了选择,你就必须坚守,这是遵守和上帝的约定。
两年半前,张中良和阿娥的孩子出生,并且如阿娥盼望的一样,是一个健康漂亮的男孩。
亲生儿子成了这个家庭里最小的人。“儿子年纪最小,所以大家都特别照顾他,哥哥姐姐们也会自觉让着他。”阿娥承认,儿子的降临给孩子之间原本平等的关系带来了微妙变化。
当家里有一样好东西吃的时候,年纪大的孩子会自然问一句:“这是给弟弟的吗?”这让阿娥总是不知道怎么回答。“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不公平肯定是有的,但我在努力做到公正。”一旦在某些事情上偏袒自己的儿子,阿娥和张中良心里总觉得不舒服,有种酸酸的味道。
张中良的亲戚来看他们,塞给阿娥一点钱,让她买点好吃的给亲生儿子。阿娥悄悄带儿子出去吃了一顿40块一斤的虾,回来后看见别的孩子,她感觉自己藏了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难受了很久。“儿子喜欢吃虾,又需要营养,你说我该怎么办,但如果每个孩子都吃,根本吃不起……”
张中良自己跟亲戚一起吃了一顿170多块钱的晚饭,也觉得是他近来吃过的最踏实的一顿饭。“平时孩子们吃一块肉,你也跟着吃一块肉,但吃一块肉跟吃5块肉给人的踏实感,完全不一样。”
跟阿娥亲生儿子差不多大的孩子表现得更加明显:儿子吃了什么,她也会走上前要求;儿子坐到阿娥的左腿上,她立马会爬到阿娥的右腿上……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会偷偷带一个孩子出去约会,通过这样来补偿给他们,心理才觉得平衡。有个男孩很少能吃到水果,我们就单独带他出去,一次让他把水果吃个够。”张中良说。
阿娥说自己也臭美,“谁不想自己的衣服又多又美”,但她告诉自己,只要有两套能穿出去见人的衣服就够了。尽管不怎么满意自己的头型和衣服,她仍然觉得身上那一套棉汗衫配布裤子的打扮“很适合妈妈的身份”。
阿娥和张中良曾经拿出吃两斤虾的钱,只为永信上一节钢琴课,因为他们觉得永信有天赋。上了一个多月,永信就能自己练习了。半年后,他自己学会了《云上太阳》。
现在,永信既不想去学校,也不想离开这个家。跟永信相比,其他孩子至今还不知道学校是什么样子,从他们来到这个家的那天起,他们的学校就是爸爸妈妈给他们建造起来的全部世界。
张中良答《南方人物周刊》问
人物周刊:
张中良:很知足也很感恩。
人物周刊:对你今天取得的成就,有什么样的心得可以与他人分享?
张中良:活着不但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
人物周刊:对你父母和他们成长的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们吗?
张中良:每个年代生存的人,都会有不同的苦难要承受,我们要求自己要效法父母的品格来养育儿女。我们能理解他们。
人物周刊:
张中良:信心、德行、知识、节制、忍耐,爱家人,爱众人,人的一生如果有了这几样,就必会感受到活着的价值和幸福。
人物周刊:
张中良:金钱不是万能。当经济富足时,我们要帮补需要帮助的人;经济匮乏时,我们仍可以从心灵上帮助需要我们安慰和鼓励的人。财富的多与少,不能拦阻我们行善的心志。
人物周刊:你觉得你的同龄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张中良:对道德的容忍底线越来越低,人们正变得没有羞耻感。
人物周刊: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有“领袖气质”?在当下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你的同龄人中够得上青年领袖的还有谁?
张中良:先谦卑自己,能成全别人成功、满足他人需要、并能带领他人活出价值的人,称得上是有领袖气质的人。我最欣佩的是柳丗聪。
人物周刊:
张中良:责任非常重要。滥用自由就是犯罪。
人物周刊: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
张中良:书:《仁爱一生》。电影:《耶稣受难记》。
人物周刊:
张中良:我很幸福,没有不安。我们现在最大的顾虑,是我们是否已有足够好的品格能影响我们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