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南方人物周刊
南方人物周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219,164
  • 关注人气:36,6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经费占到4%为何那么难?

(2010-02-26 13:37:58)
标签:

杂谈

分类: 观点

实习记者  李敏

中国的教育投入水平很低,就是达到了4%,在全世界范围来说也是低水准

“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新三座大山”。近日,教育部再提教育经费要占到GDP的4%,旧石依然激起千层浪。

为什么4%那么难实现?政府应该怎样做?为此,本刊采访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通过4%的数字,来看中国整个教育背后的问题所在。

现在中国教育投入的状况如何?

熊丙奇:2008年,教育部公布全国财政性教育投入要占GDP的3.48%,这已是1993年以来我国教育投入水平最高的一次,但实际上,这离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规定的4%还相差0.52%。所以中国的教育投入首先是没达到法定比例,其次,就是达到了4%,在全世界范围来说也是低水准。

2

为什么?

熊丙奇:从世界水平来看,发达国家是达到了5%左右,欠发达国家的比例是4.1%,也就是说中国的教育投入水平,还低于欠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我们呼吁在2020年能达到5%左右。

3

为什么说要到5%?

熊丙奇:2008年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全免费,但即使如此,我国的义务教育对于家庭和学生的负担还是很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是世界第一,达到了2907万。高等教育仍然需要政府大量投入。

4

十多年了,国家还没实现4%的目标,很难吗?

熊丙奇:这说明我们对教育重视不够。我们有法规制定机构,但没有相对的机制去保障实施。发达国家基本都设有教育拨款委员会,这个部门专门监督政府按照预算拨放教育经费。但我国是由学校或教育部门去向政府财政部门要钱,要政策。

5

如果政府不按照法律规定发放教育经费,怎么办?

熊丙奇:所以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没有问责机制。这10年间,其实在教育投入上每年都是违反纲要的,但没有任何人被追究责任,没有任何机构被问责。

6

在2010年里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吗?

熊丙奇:有可能,政府肯定会在义务教育方面加大投入。不过,2004年教育部长说2007年一定要达到4%,但到现在也没达标。

7

未来中国教育投入要达标,应该采取什么有效措施?

熊丙奇:我们要探索建立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拨款委员会。这个拨款委员会应该是属于全国人大或者地方人大的机构,它一方面进行教育预算的审议,同时监督政府按照预算进行拨款。

我认为,建立教育拨款委员会应该是未来教育改革重要的一个议题,这是保障教育投入的基本制度,同时也是规范政府部门与学校关系的基本制度。

8

我们知道,2007年教育部就想核算“生均培养成本”,但为何到现在还没核算清楚?

熊丙奇:生均培养成本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高等教育,只有弄清楚政府、学校、家庭各应承担多少费用,才能制定出合理的高校学费,不然就是一笔糊涂账。而生均培养成本的核算牵涉很多问题,比如大学的行政成本、政绩成本。所以,核算生均培养成本的过程,就是高校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

9

低教育投入,会产生哪些坏影响?

熊丙奇:上学难!从幼儿园到大学,很多地方出现天价幼儿园;小学到初中本来正处于真正义务教育阶段,却还存在着一边是义务教育、一边乱收费的情况;大学的学费占老百姓人均收入的比例在世界上是最高的。

在发达国家,大学学费占国民人均收入的比例大概是在20%以内。但在我国,2005年以前,大学学费达到农村居民年收入的200%左右,而城镇达到60%-70%。最近几年比例有所下降,但占农村居民年收入的比例仍达到100%,城镇也达到40%左右。

10

你认为教育改革的方向应该是?

熊丙奇:系统改革目前的教育体系。首先要理清楚,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承担公共教育的投入,主要是义务教育;而高等教育则应该更大的、更多的向市场开放。

在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不由政府全包,私立高校众多,这就打破了教育资源的垄断,实现了办学资源的多元化,这才能让政府真正把资源投入到基础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政要
后一篇:老兵成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