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在元 漩涡中的武大教授(二)

(2009-11-27 16:23:51)
标签:

武大

中南医院

漩涡

本刊记者

张在元

喜马拉雅

杂谈

分类: 新闻

受人爱戴的兼职院长

1988年,张在元辞职,赴东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1年后,他应广州城市规划局时任总工程师史小予邀请,回国主持广州生物岛(Bio-island)项目。就着这个项目,张在元在广州建起了自己的公司:喜马拉雅空间设计。

为了迅速扩大公司的名誉,他邀请了读博期间的各国同学为公司设计师,虽无实质性的聘用关系,却成为“喜马拉雅”坚称自己并非公司而是学术机构的理由。据本刊记者了解,“喜马拉雅”的注册地在美国,总部设在北京,广州和深圳各拥有一个分支机构,张在元为法人代表。“喜马拉雅”曾承揽过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天河软件园区、宜昌机场、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等大型工程中的部分项目,但经营状况当属一般。

2005年,张在元应聘新组建的武大城市设计学院院长职位成功,并晋升为教授、博导。由于张在元属非全职聘用,没有学校事业单位编制,签订的合同聘期自200591日至2009830日。武大人事部有关人士解释:行文时,办事员错将合同签订日期与任命日期混淆,故其后对合同进行过一次修改,到期日为今年430日,“修改征得了张的同意”,并盖有公章。由于张在元存有的合同原件丢失,校方说法是否属实,尚不能求证。

受聘之初,张拒绝学校提供薪资待遇,在校方和院党委书记张龙根的强烈要求下,张接受每月1万元的津贴。校方介绍,此1万元包括了医疗等一切费用。当年,武大初尝面向全球招聘学院院长,共引进包括张在元在内的4位高级人才,其中2位为全职聘用,年薪100万元。而张长期不在校工作的事实,也曾引起过不少院内外老教师的不满,“有人曾到学校提过意见”。

张在元基本上每周回学院一次。学生说,他常常在深夜下了飞机,直接赶到学院工作室,为学生通宵指导国际设计竞赛。当年的学生回忆:“张院长与其他老师和领导非常不一样,做事情更讲究人情”,“有一次已是凌晨,主教电梯已停,他却爬楼为同学送来成箱的牛奶和水果”,“他应该也是对学生活动最为重视的院长,甚至直接就是某些活动的发起人或者策划者,并且常常为学生活动的各种开销埋单”。

《中国国家地理》社长、总编李栓科正是由于参与2006年张在元发起的“中国轮廓——远征国境线”活动而与之相识,他向本刊记者如此描述张在元:“闭着眼睛想他都是这样——拉着箱子,背着相机,手里拿着笔。”李栓科说,张在元的很多活动点子,给《中国国家地理》带来足够的启迪。

也正是由于他过度抛头露面的活动,不少学人对他存有非议,称其不是学院派作风。他的多位学生说:“他有张扬自我、锋芒毕露、毫不遮掩的一面”、“缠绕他的流言和非议从未消失过”,但是他“从不拒绝自己学生的种种要求”,甚至“连学生赴联合国领奖的西装都由他出资购买”,“我们对张院长充满爱戴。”

张在元为“喜马拉雅”设计的愿景是:“没有语言、种族、国籍和学历的障碍,组成一个犹如喜马拉雅群峰耸立的跨国空间设计机构”;他为武大城院设计的将来是:“设计城市、设计中国、设计未来”。但他不曾料想,在这两件设计作品尚未完成之际,2007年自己却罹患绝症:神经元传导障碍,病情与霍金类似。

最可怜、最无辜、最痛苦

1116日,一篇题为《武汉大学对待功勋教授果真寡情薄义》的帖子在网络流传,作者戚非子自称武大建筑系毕业生。该帖指责武大在病床前将绝症教授张在元提前解聘,“弃之如敝履”。而武汉大学则认为是合同期满,正常终止聘用。

随后,多路媒体记者聚集到中南医院,张在元妻子陈翠梅和法律代理人、妻弟陈四平开始一遍又一遍地讲述事件始末,控诉武大行径。陈四平说,武大此举“是一种严重的、文明体制下的暴力”。

但是,陈四平对媒体表达了什么,武汉大学又如何回应,这些事情张在元都无从知晓。本刊记者经多路采访了解到,张在元与其妻子陈翠梅长期存在家庭矛盾,张多次提出与其妻离婚,并在发病后仍委托挚友代表自己办理离婚事宜。对此,陈翠梅给予否认,陈四平则表示“他们确有些矛盾纠葛,但纯属夫妻内部分歧,与此事及公众无关”。

据武大城设学院一学生透露,春节期间,学院曾招募志愿者留校照顾张在元,“过年7天,志愿者全天候护理张院长,而陈翠梅却旁若无人,并且从未留该生吃过一顿饭,没有给过一分钱。”

对此,武汉大学在一份公开材料上表示:“200711月至20085月,因张在元家属对专业护工不满,多次更换。所在学院曾先后动员年轻教师、管理人员以及本院的本科生、研究生组成义务护理组,24小时轮流陪护,先后有12人参与护理。”

而熟知此事的武大城设学院某主要领导在召集全院学生干部开会时透露:张在元病重后,学校按照全职教授的医疗待遇,支付了80%的医疗费用,根据规定,剩余20%须由张在元自行支付。在其妻不支付一分钱的情况下,学校划转了其工资卡上的相应款项,缴纳应该自付的金额。

中南医院实习医护人员证实:此前,张在元亲属不经常前来探望。“而最近一段时间,陈翠梅基本上每天都到医院,并参与了部分护理工作。”一位已经离开武大的老师回忆:“张在元老师任武大城市设计学院院长后,曾专门对学校和学院说过,如果他的家属到学校提什么要求,一概不要答应。”

真相究竟如何?武大、陈翠梅、陈四平究竟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现在仍无从知晓。因为张在元无法开口说话。

这个设计师现在能做的,只能是安静地侧卧在病床上,祈祷奇迹的降临。病房外他人设计的一切,张在元只能被动地承受。他的学生说,整个事件中最可怜、最无辜、最痛苦的当是张在元,“一个绝症设计师也许此刻才会明白,人生真的就像设计作品,最终的呈现永远无法完美,外在的干预可能会让它遍体鳞伤。”

(实习记者马李灵珊、夏旭东对本文亦有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