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调查(二)
(2009-04-09 12:02:4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封面人物 |
小A
某警校大四男生(工作未定)
我是一名警校的本科大学生,快毕业了,高中同学看见我都问毕业分配到哪里,这让我非常尴尬,因为我们根本不分配,跟普通大学生一样要自己找工作。而跟普通大学不同的是,从大一入校开始老师就灌输的是公务员思想,从大三就开始准备考公务员,大四除了少数考研的以外,这一年就是东奔西跑四处投考,学校给我们一种感觉:不是公务员的工作就不是正式工作!
拿上学期来说,先是黑龙江省公务员,然后是国家公务员,紧接着是深圳招警和江西、上海招公务员,为了能找到一份工作,圆自己一个公务员的梦,我们学校的“公考大军”真是哪里有考试就杀向哪里。公务员考试对我们来讲不只是智慧和能力的较量,还有体力和财力的考验,拥挤难熬的火车、陌生的环境、干瘪的钱包、糟糕的旅店、缺失的睡眠、疲惫的身体,每一次考完都有一种被耗尽的感觉。
一路走到现在,虽然看不清自己的未来,虽然身心已经疲惫,但我依然要把我的公务员之路坚定地走下去……最后祝最近考山东、江苏的战友们考试顺利!(唐跃)
贾晓培
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 本科(工作未定)
我高考考得不理想,为了增加求职砝码,大学期间,我很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年年获得奖学金,还自学通过了金融专业英语和银行人员从业资格认证的考试,我还辅修了会计学的双学位。
当我信心满满地加入求职大军时,发现事情并不是像我想象的那样简单。过年后,我几乎每周都去参加大型招聘会,每次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去的,因为人实在太多了,挤都挤不动,如果摔倒了,很可能会出现踩踏事件。很多单位清清楚楚地写着只要“211”学校的学生,或者只招男性或已婚女性。
现在,我已经在求职的道路上艰辛地走了整整半年,信心被一点一点地磨没,意志也逐渐地消沉。父母花了几乎半生的心血培育我们,但却是现在这样的结果,我觉得很惭愧。我真的不知道,那些曾经的努力是不是都白费了,如果是这样,像我们这些没有上重点大学的学生还有什么用呢?(唐跃)
刘亦然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城市与区域管理系
(麦肯锡公司北京分公司 商业分析员)
真正切身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是在2008年暑期实习招聘的时候,当时被几个之前瞄准的公司无情地拒之门外,不得已赶紧调整找实习和全职工作的策略。
暑假整整3个月完全没有休息,白天实习、晚上“充电”,加深对行业和公司的了解、狂补面试的各种技巧,连走路、买东西的时候都在想商业模型,整个精神相当亢奋,近乎癫狂。暑假刚结束的时候拿到壳牌中国公司在中国通过Gourami商业挑战赛发的唯一的一个offer,算是有了饭碗,心里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一周以后,历经6轮异常艰难的面试,终于突出重围拿到咨询行业的旗舰麦肯锡公司的offer,成功把“理想”和“饭碗”结合了起来,整个求职过程尘埃落定。
我的求职之路也许从大二笃定要做咨询行业时就开始了,我一直坚信求职不仅仅是一两周的简历投递和面试,而是长期提高素质、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的过程。漫长而艰辛的求职经历总结起来却是再简单不过的两句话。第一句,机会无论在如何差的大环境下都是有的,但是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第二句,坚持就是胜利,保持一颗平常心、提高自己的实力才是硬道理。(任明远)
杨莹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工业工程专业 硕士(工作未定)
2006年来到美国的时候我本来要读博士,中途因为导师的原因改了计划,打算2008年拿个硕士,在美国找个公司干个三五年,然后回国进咨询公司。可惜,对职业的规划赶不上社会的变化,正当我硕士论文几近大功告成的时候,金融危机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影响到了我的头上。
我学的专业,工业工程,国内也只不过刚刚起步,除了一些外企重视,大部分国企民企既不重视也不规范。论需求,急缺的是那些有多年从业经验的专家,而不是我这种只是有点实习经验的留美的海归。
不过,我想在国内找到满意工作的可能性还是要大些。带着在国内找到满意工作和与男朋友团聚的美好愿望,我回来了。我给自己的出路排序,美国工作第一,中国工作第二,继续在美国念PhD第三,现在我第一条路尝试之后已经放弃了,第二条路还在努力探索中,如果真的是死胡同一条,我也只能再次踏上出国的征途。(任明远)
张 瑾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学 硕士(工作未定)
我,北京人,工作了一年多才考的研究生。想到2008年的奥运会将在家门口举办,我特希望能参与一下,不论以什么形式。
这种朴素的想法引领我加入奥运实习生行列。实习生要求赛前一年到岗,全日制工作。我的岗位名称是场馆运行中心主管,奥运期间尽管体力几近透支,但繁华落尽,我依然难忘绚烂的焰火,庆幸亲历奥运。
可世间没有不散的宴席,生活总要继续。从奥运结束回校,我就一直身背论文、求职两座大山,本来期待通过这份奥运实习在人脉方面有所收获,甚至有可能的话直接搞定就业问题。不过随着经济形势的由晴转阴,残奥结束很久,有些奥组委的正式员工都还没找到出路,更别提我一实习生了。
现在工作不好找,我这种没关系、没底牌的,唯一期待的就4个字——公正公平。(任明远)
李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本科
(某垄断国企)
我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英语比较有优势,所以一开始就决定主攻外企。
面试的第一家是德国的公司,之后,我又面试了一家美国的公司。同时,一家韩国的公司我也顺利拿到了offer。谁知道金融危机把我弄个措手不及——德国和美国的两个五百强全都选择了暂停招聘,韩国的那个公司虽然没有宣布取消录用,但也不保险,让人提心吊胆。当时的我真的要崩溃了。
后来我坚持多听宣讲会、多跑招聘会、多投简历,同时也逐渐转变了方向,开始攻国企。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现在找到了一份爸爸妈妈放心的工作。现在想想,外企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光鲜,要承受更多的风险和压力,白领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唐跃)
蒋理
天津外国语学院英语国际商贸专业 本科(工作未定)
2008年的初夏,还在天天傻乐的我们并不知道,在未来的几个月里,人生将会被引入就业这一如此无垠的荒漠。
5月底,我悠哉游哉选择了一个人的毕业纪念旅行。一晃就到了9月,我在家听父母的安排,备战公务员,一个多月的时光,在300多人挤一个位置的考试中艰难杀出重围。第二轮,再没那么幸运,2分之差落败。再次挤入人才市场,保险公司正式员工、教育咨询公司职员的机会纷纷到来,自视不低的我,总觉得屈才。几次失败,打击了我的自尊和自信,一念之差,又放弃了家里给找的好单位的“临时职位”。
悔不当初!(唐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