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专栏 |
韩松落
还是电台节目听众的时候,就经常听见别人议论,说电台热线节目里打电话进来的那些听众中,一定有主持人找好的托,否则怎么会那么言辞得体、话语流利,而且一点也不紧张呢?对此我半信半疑,直到自己成了热线节目主持人。
开始做的情感热线不存在任何问题,打电话的听众非常之多。做了一段时间后,一个学校看中我们的高收听率,和我们联办节目,把情感热线改成探讨教育问题热线,并派出他们的特级教师来做嘉宾主持。我本人师范出身,也曾是中学老师,和这位郭特级见面探讨数次后,觉得沟通合作没问题,就自信满满开通了我们的“郭老师热线”。
意想不到的尴尬场面第一期节目开播后就出现了。这期节目主题是“在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上,是家庭担负的责任更大,还是学校和社会的责任更大?”节目开始十分钟,没有一个电话打进来,以致我都开始疑心是不是机器出现故障没把节目给传送出去,我们不过是在自说自话而已。我开始发慌,而且为了不至于冷场,我和郭老师已经把准备好的话题换着说法说了好几遍了。就在这时候,一个电话打了进来,激动地说:“青少年不学好,都怪他们的家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负全部责任!”
一听到这个电话,我就开始努力抑制自己的闷笑。这是我的一个铁哥们,在银行工作,晚上值守金库,片刻都不能离开,只有用电视解闷。自从我开始做节目后,又成了我的铁杆听众,大概是听出我遇到了麻烦,立刻拨号相助,抛出一个偏激的观点来。
果然,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的电话一切断,控制台上的小红灯闪个不停,恼火的家长一个接一个地打进电话,谴责“刚才那位说话不负责任的听众”,并历数学校和老师的不是,节目终于得以继续。
一下节目,我立刻打电话表扬了我的哥们。他一得意,此后天天装扮成各种角色打我热线,今天是“一位苦恼的家长”,明天是“对前途充满担忧的大学生”,后天是“一位有很多想法的中学教师”。而且,他渐渐有了心得,专门在一个话题难以为继,郭老师和我已经开始东拉西扯的时候打进来,并且观点都非常具有煽动性,总能激起公愤。
别以为没人听出来。过了半个月,我们播出部的主任就跟我说:“有个听众天天打热线来,声音听起来还不错。我们现在缺男播,下次他再出现,叫导播把他的电话留下,让他来台里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