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走一辈子到迷宫

分类: 札记 |
李花树林路遇欢快父母孩童四五人:
女伢:到迷宫还要走多远呀?
男伢:一米吧!
妈妈:还要走一倍的路程吧。
男伢:啊呀!要走一辈子的路啊!
女伢:这要走到老了。
男伢:不如我们回家去坐坐吧,到迷宫要走一辈子的路。
我是笑到喘不过气了。
妈妈很认真地夸男伢:你知道人要活一辈子呀。
晚间孩子继续上周课程
问:如果我想画一棵树,树杆是从下往上走还是从上往下描?
答: 如果你要画一朵花,那就像一朵花的生长去画她!
然后孩子取下画板抱在胸前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从中间到两段重描了花瓶里的尤加利树枝,果然,瓶插的枝条俨然好成了下午从家取来的叉衣棍。
今早起来坐在屋里看了枫树好一会儿,取本子笔沿着树伸展的方向描了一遍,知行合一嘛,还行。
又画钧瓷瓶子里的洋水仙洋牡丹,取型还没方法,更别说构造了。
小区又诸多公益活动,选了听一书法研究者解读文化。
胆儿大,开篇便引起了认知分歧。他将书法优于了其他艺术,点名的有绘画。他说书法的本质是线条,线条的流畅,变化形成的节奏、气韵成就艺术。
我看到对坐一些不掩饰的微表情。后面的孩子穿个纸条给我,说绘画有主题,有逻辑,没有固定格式好比写作,那么书法讲究横平竖直,写字的顺序,好比数学?那怎么理解描红?该该先认字还是先写字?
绘画,音乐,乃至文学作品也是有架构有逻辑有细节才会有节奏感,协调性,才会有情绪的呀。
所以,一上来归类,站立场,听的人便到缝里了?不好说。
又说画画的不敢题跋,盖因字差。对!
又介绍了一书法家复写了150遍兰亭序后形成的一幅“桃符”。
很多书法趣事。蛮有意思。比如一幅英文书法,第一个单词便是LOST的组合。
主讲者最后输出了哲学观点:天人合一,和而不同。文化人捍卫自己的观点真是不余遗力啊。
回家路上想当然的和孩子说:那怀素和尚的苦筍帖莫不是在峨眉山写的?暮春初夏时节,峨眉山可不是苦笋和竹叶青的时节么?苦筍及茗,还有叶儿粑豆腐脑。嗯。
下了2天雨,池塘溪沟的水装了起来,就连屋檐下的荷缸接了一天一夜天落水也溢了出来。朴树印在缸里,树上屋檐上麻雀成群,他们已然是家雀,和人保持距离的成为了巴掌大院子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