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这座城市里,大多地名是以“巷、街、路”等组成,当然也有“桥、村、楼”之类其它杂名。这些“大街小巷”构成了我们这个城市的纵横筋脉。http://s14/middle/4c854d8anb7b783dbd65d&690
从出生到现在,住过以“巷、街、路”冠名的约有5处,比如“碑亭巷”、“文昌巷”;比如“游府西街”、“清凉门大街”;比如“宁海路”……
碑亭巷、游府西街是我生命中走过的重要之路,对这一巷一街的记忆,难以磨灭。
生命的第一站——“碑亭巷”。
这是我的出生地,紧邻着长江路(解放前叫“国府路”)上的民国建筑人民大会堂和旧时省国立美术馆,向东三、四百米就是总统府。
碑亭巷南北贯穿。说是巷,其实一点不名副其实,因为它并不是我们所说的那种江南窄巷,两驱车道足足有余。也很长,南至大行宫,北达鸡鸣寺。
这应该是一条有故事的巷,就冲着紧邻的国民党时期大会堂和江苏美术馆,故事一定不会少。曾经闻名的南京卷烟厂坐落于碑亭巷内,如今烟厂虽已迁至河西,但散不尽的缕缕烟草味中,仍漂浮着市民对此地抹不去的记忆。往北行至中段,是曾经的南京图书馆,此地留有我少年时代足迹(搬家后常去碑亭巷“探亲”,再大点,就去前面的图书馆阅览)。最北端,抵达鸡鸣寺。
据说碑亭巷一带曾是清代江宁织造府,也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诞生地。现已竣工的江宁织造府博物馆似乎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博物馆开设了“一府三馆”:江宁织造府,曹雪芹纪念馆、红楼梦文学史料馆、云锦博物馆——这是另话,此处不表。
碑亭巷南北两段是被东西走向的长江路拦腰切断的,长江路就像一条界河把碑亭巷分割成两截,“界河”以南变化巨大。前几日,当我漫步至碑亭巷南段时,被眼前的全新景观震撼:这里已没了当年“巷”的感觉,第九中学依然存在,但外墙出新得很民国。还有,九中对面已竣工两年的江宁织造府博物馆醒目地立于周边现代化建筑之中,亦古亦今的风貌令人不置可否。“界河”以北变化不大,巷子还是那巷子,只是临街人家全被临街店铺取代。
我清楚地记得我家就住在这条巷子紧靠“界河”以北路口的一个院落里。所谓院落其实就是一座三层小楼而已。依稀记得楼下院内住着一户居民,楼后有三两户人家,楼里约莫五六户吧。院子南边一墙之隔就是人民大会堂和长江路美术馆。步出院子,对过就是原二十六中。
我在碑亭巷待了六年光景,从出生到六岁,这个年龄段不是很记事,对此处的情感皆来自于幼时一些模糊的记忆,现在回想起来,有点雾里看花的感觉。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施展计谋包括嚎啕大哭得以从幼儿园钻空出逃回家(瞧我诡计多端样^_^)。还有就是我居住的二楼隔壁一对比我大几岁的双胞胎女儿,曾当我面玩过一件难以启齿的把戏——大白天趁父母上班脱光衣服钻进被窝玩。被窝里玩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羞于见人的行径一定得告之她们父母。告发的结果是她俩被父母结结实实打了一顿。我逃回自家听得隔壁传来大哭小叫声就知道她俩被打得不轻(小小的我还会告密?鄙视自己一下下)。
再有记忆就是步出院外右边一家汤圆店楼上住着一对印尼归国华侨,他们有一个女儿对我很好。我五六岁的时候,她约莫十五六岁,常带我上她家玩。搬家后来此地“探亲”第一站就是去她家。她给我不少“珠宝”,我用雪花膏瓶子装回家,用针线一颗颗串起来挂在脖子上臭美(从小就有爱美之心,得意一下下)。余下的记忆,就是经常和小伙伴去巷口拐弯不远的人民大会堂台阶两旁石栏上“走高桥”,或坐在两旁起隔离作用的铁链上荡秋千。可这次我故地重游时,才发现不知何时铁链子已全部换成铁栅栏了(咬牙切齿地怀恨一下下)。
http://s8/middle/4c854d8anb7b7904b6f87&690
大会堂两边的铁链变成了铁栅栏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9EN00SIGG.gif
搬家后初始常来这里“怀旧”,渐渐去得少了,再后来,不去了。如今我远离这条巷子很多年,这几日忽对它旧情复燃,于是,幼时碑亭巷的梦不断在眼前闪现。当这种怀旧之感无法抑制的时候,我于春节期间造访了它。
我找到它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要不是门牌号提醒着我,我绝不会相信这就是原来住过的碑亭巷旧址——隐没于店铺后面的人家早已不是原来的面目,用破败不堪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原先的大院铁门被缩小成了一扇木板门,在门外丝毫不见当年“院落”模样,每一寸土地都被违章建筑搭建得密密匝匝让人喘不过气。我硬着头皮穿过窄道步入二楼,迎面而来的竟是“彩旗飘飘”——楼里杂乱无章地挂晾着诸如内衣、裤衩、袜子等碎小衣物,就像一部旧电影“七十二家房客”那般乱糟糟。
这就是我曾经的故地?现在都住了些什么人?怎会这般面目全非让人寸步难行?
http://s4/middle/4c854d8anb7b789155383&690
每一寸土地都被违章建筑搭建得密密匝匝让人喘不过气
http://s16/middle/4c854d8anb7b81fe7153f&690
楼里“彩旗飘飘”
当然,我不是名人,想此地原也不是什么名人居住吧,不就解放前遗留下来的一座三层小楼嘛,除了我这念旧之人,谁还会记得它?也就更不会有人大兴土木维修它。
故人肯定是见不到了,我怀着失望沮丧的心境步出旧址,幼时碑亭巷的记忆被彻底破坏。我眼里曾经那样华美丰瞻的小洋楼和小院落,随着眼前惨不忍睹的景象而荡然无存。
忽的就忿忿不平起来,这么多年了,城市建设飞速发展之步伐为何没使紧靠闹市区的旧址有一丝一毫改变,反倒像拾荒者部落!
我呆呆地站在这块“陌生”的故土上,好半天回不过神来。
越过“界河”长江路,望着新立起的与我身后那片故地形成鲜明对照的曹雪芹 “旧址”,http://s16/middle/4c854d8anb7b7975b944f&690心绪纷乱。江宁织造府虽还没对外开放,我也还未有幸目睹其内部芳容,但那夺人眼球的仿古建筑群以及镶嵌在外围青砖粉墙上的《红楼梦》诗碑,让人满脑充斥的都是曹雪芹和曹雪芹的《红楼梦》而全然没有我幼时记忆中的碑亭巷。
出新后的碑亭巷南段,其宗旨是想带给人们厚重的历史氛围以及优秀的文化底蕴,但距离此一“界河”之隔的北段居民住宅区,却落后破败得令人无语——当然这一切都被临街店铺的遮羞布所掩盖了。
忽然很想抹一把“辛酸泪”,也很想吟一句“谁解其中味”, 可心底最终喊出的是:我幼时的碑亭巷哦,你去了哪里?
碑亭巷方圆百米留着我弥足珍贵的幼年记忆。这记忆中还包括:我的父母健在,他们都很年轻。
以此文纪念我的幼年时光
碑亭巷记忆之补充:
-
1.儿行千里2012-01-30
20:09:18
碑亭巷,老师的笔下,又勾起我们儿时的回忆。每每去长江路的人民大会堂看节目,是必穿之巷。这条巷中南有“温泉”浴室,对面是湖南餐馆“曲园”酒家,曾记得那是当年刘少奇副主席与王光美夫人来宁时用过膳的知名酒家,现在早已不复存在,在此地基础上盖起了江宁织造府。走进碑亭巷只能找到唯一熟悉的是我儿子的母校——九中。感叹老师细腻的描绘!熟悉的成长环境读来尤为亲切!
-
博主回复:
2012-01-31 10:08:06
哎呀,我真的忘掉的了这些很有故事的地方——是的,你说的这条巷子的“南有温泉浴室”,就在我住的前面一点点,幼时跟母亲常来这里洗浴,当时在南京市中心算是一个比较有名的大浴室了。浴室斜对面就是湖南风味的“曲园”酒家,当年很风光,因为是刘主席和夫人光临过的地方......所以,碑亭巷真的是很有很有故事的。
你的留言,补充了我的“回忆”,谢啦~~
2.
新浪网友2012-02-10
10:33:58
老师的文字,也让我回到了过去,碑亭巷,曾经是那么的熟悉,在九中读书五年,就在碑亭巷穿行了五年,那花季的五年,丽说的那巷口的馄饨店,那是我们常光顾的地方,那美味令人难忘,“曲园”酒家,那只有天天路过看看的份,从不敢进入,现在除了九中以外,所有的小楼都不存在了。
从珠江路到鸡鸣寺这一段,应该不是碑亭巷,而是成贤街了,纠正一下下,呵呵----学生慧
对,过珠江路,前面就是成贤街——我说的碑亭巷北段直达鸡鸣寺,是穿越珠江路后忽略成贤街,直达鸡鸣寺,嘿嘿......
http://s8/middle/4c854d8anb7b79a8c2b57&690
人民大会堂正门处
http://s7/middle/4c854d8an78c58fd147a6&690
人民大会堂近景
(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的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四届六中全会开幕式结束后,汪精卫步出大门准备参加集体照相时,在此门口遇刺)
http://s9/middle/4c854d8anb7b7a406b398&690
大会堂旁边建于36年的国立省美术馆
http://s7/middle/4c854d8anb7b7aa92bec6&690 比邻旧美术馆的是几年前新建的现代化美术馆
http://s11/middle/4c854d8anb7b7b837173a&690
长江路上的碑亭巷路标
http://s8/middle/4c854d8anb7b7bced1657&690 前方几多人、车处,便是旧址
http://s7/middle/4c854d8anb7b7c21bd8c6&690 年久失修的楼梯,依稀可见斑驳红漆
http://s14/middle/4c854d8anb7b7c74f9a0d&690
院外当年的汤团店变成了小饭店
http://s1/middle/4c854d8anb7b7cb6e24c0&690
碑亭巷南段,全然没了“巷”的感觉
http://s14/middle/4c854d8anb7b7cf26264d&690
九中一侧的外墙,出新得很民国~~
http://s9/middle/4c854d8anb7b7d335a038&690
亦古亦今的江宁织造府令人不置可否
http://s12/middle/4c854d8anb7b7d6ee8b7b&690 织造府全景和部分内景
http://s15/middle/4c854d8anb7b86eaf6d7e&690
碑亭巷中段旧时的国立中央图书馆
http://s12/middle/4c854d8an78c5a543b52b&690
现今距碑亭巷不远处立起的现代化南京图书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