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4日市场星报
钱夙伟

“收割”季节 王恒/漫画
正值暑假,不少家长都选择将孩子送到各类夏令营体验生活、学习技能。连日来,不断有读者向春城晚报开屏新闻反映:在昆明万科城市运动公园里,有一家夏令营机构,从云南各地组织了160多名孩子来昆明参加夏令营。可孩子们来了后,所谓的“营地”在一块荒地里,孩子们住的是临时搭建的工棚,每晚被蚊虫叮咬。部分孩子参加夏令营10多天,还没洗过一次澡。而营地里所谓的“教官”,有的是暑假期间做兼职的大学生。(8月3日《春城晚报》)
“夏令营”如此不堪,无非是夏令营已经变成夏“利”营。本来,夏令营的宗旨是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应该是公益性的活动,一直以来也都把关爱青少年的社会效益、价值引领放在首位。当然,现在不少夏令营市场化运作,收费也随行就市,但夏令营毕竟不是旅游团,不应该以赚钱为唯一目的。何况,即使旅游团也有优质服务的底线要求,而于夏令营,即使是赚钱,也无论如何不能丢了“以孩子为主、安全为上、资质为先、教育为本”的初衷。
实际上,夏令营变成夏“利”营,现在并非个别现象。于主办方,夏令营成了暴利之道。夏令营市场也成为一哄而上争抢的“蛋糕”,于是为了争夺更多的“生源”,“宣传广告名不副实、导游满口胡诌、购物、卖团、转手……谁会忽悠,谁就能赚得盆满钵满”,主办方盯住的就是家长的口袋。而当“营员”拉进来之后,就如昆明这家夏令营机构,露出夏“利”营的真面目。当然,部分家长参加夏令营是为了让孩子多一点今后竞争的“本钱”,而不少夏令营的“设计”正投这些家长所好,让家长争相竞逐,因此“哄抬”了“供不应求”的市场“紧缺”,给不合格的“夏令营”以可乘之机。
有专家认为“只要有生源,谁都能办夏令营,这个行业几乎没有准入门槛”。夏令营因此异化,已不可避免。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夏令营市场,建立标准的资质评价体系和准入机制,从而让夏令营真正成为孩子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体验,有关方面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别让夏令营变成夏“利”营
2023年08月06日福建日报
钱夙伟
连日来,云南市民向媒体反映,昆明万科城市运动公园里有一家夏令营机构,从各地组织了160多名孩子参加夏令营。可营地在一块荒地里,孩子们住的是临时搭建的工棚,每晚被蚊虫叮咬。部分孩子参加夏令营10多天,还没洗过一次澡。所谓的教官,有的是暑假期间做兼职的大学生。
夏令营如此不堪,无非是“利”字作祟。夏令营与旅游团不同,不应该以赚钱为唯一目的。夏令营的组织者在赚钱之余,无论如何也不能丢了“以孩子为主、安全为上、资质为先、教育为本”的初衷。夏令营变成夏“利”营并非个别现象,反映了监管缺位的事实。透视夏令营乱象,根源就在于国家层面缺乏针对夏令营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于是,只要有生源,谁都能办夏令营,这个行业几乎没有准入门槛,只要通过学校和老师招来学生,谁都能自行组织夏令营。
防止夏令营变成伤害青少年权益的夏“利”营,监管部门要加快补齐法律空白,建立科学标准的资质评价体系和准入机制,强化执法力度,让真正诚信经营的夏令营脱颖而出,呵护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