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罚1.782亿,秸秆“变废为宝”要加快步伐

标签:
焚烧秸秆 |
分类: 时评 |
2023年04月27日安庆日报
钱夙伟
近日,不少自媒体文章在网络流传,称“黑龙江185人因违规焚烧秸秆被处罚1.782亿元,人均罚款96.3万元”。(4月20日红星新闻)
4月19日,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王凤华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必须要澄清的一点是,1.782亿是直接扣拨地方财政资金,跟焚烧秸秆的农民本人无关,此次对农民并无实际处罚。扣拨的资金我们最终还是‘用之于民’,用来奖励那些禁烧工作推行较好的地区。”
据称处罚发生在2022年11月1日—12月15日期间,也仅仅45天,罚款就达1.782亿之巨,除了表明处罚之严厉,也凸显出焚烧秸秆仍然是十分的严重。
其实,秸秆作物收获季节的偷偷焚烧,是多年来的老大难。为防范秸秆焚烧,相关地区严查重处,不断加大力度。近年来,因焚烧秸秆,除了相关官员被处罚,还屡有村民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但即使各地的禁烧令越来越严厉,“熊熊秸火”还是防不胜防。
事实证明,对秸秆焚烧一味的堵是堵不住的,农民何尝不知道秸秆焚烧污染空气,他们也同样是无奈,不把秸秆烧掉,这地无法种,影响的是来年的收成,乃至一年的生计。也因此,破解秸秆焚烧,最有效的办法是积极探索秸秆利用新途径,提高秸秆综合利用乃至“变废为宝”。
正因此,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就印发过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实际上,不少地方每年都提出秸秆综合利用的措施和目标。但问题是,到底落实了多少、实现了多少?
显然,要禁止农民焚烧秸秆,除了加强监管,施于高压,加大威慑,关键是为农民找到其他更有利的处置方法。若秸秆“变废为宝”了,还会去冒被处罚风险去偷偷焚烧吗?
实际上,“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秸秆有着广阔的用途,比如通过秸秆的“五化利用”技术(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和基料化),可以给老百姓带来额外的经济收入。“变废为宝”的关键在于有效的组织实施,而这需要政府在秸秆的回收利用上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而精心组织实施、加快综合利用的步伐,更应该尽快落到实处。
前一篇:企业组团“哄抢”彰显技工价值
后一篇:养老敬老,用好老人的人生“财富”